第三章 官银五十两(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鉴宝:双穿大明,我在后宫当倒爷第三章 官银五十两
其实玻璃能有什么好看的,李福隆也只是确定一下是否真是玻璃。!7!6\k+s′./n¨e?t\
李福隆很快就瞧了个仔细,脸上露出些惊叹之色,道:“这等料器是如何烧制出来的?明亮无暇,我大明朝的料器万不可能到此等水准。”
旁边的伙计闻言倒是说了句:“想来是西洋的新料器制法,这西洋制料器之法本也比我大明朝高明些,郑和大人此前出使西洋回来时便带回来了新的制法。”
听到他这话,陈文倒是心里一动,暗叹自己貌似无意间验证了一个历史推测啊。
那就是关于明朝制作玻璃的技术是否借鉴过西洋,关于这点是有不少人推测的,但一直没有确切的史料可以证明。
目前只有后面万历年间的宋应星在其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提到过琉璃石产于西域,中原人喜欢仿造西洋的琉璃这点。
当然,心中这么想着的同时,陈文面上也适合开口:“李掌柜有所不知,我这料器便是在西洋可也是稀罕物,不是随处可见的。”
这话得说,万一李福隆以老村长玻璃酒瓶在西洋很多这个借口压价呢。
不过姜承也没有胡说,因为现在的西方即使是玻璃制作的技法更先进,却也没有达到现代的程度。
毕竟一些工业方面的硬性条件是达不到的。,d,a′w~e+n^x`u¨e~t_x¨t-.\c^o`m^
李福隆笑着点点头,却也认可陈文这话,作为当铺掌柜,他见过的好东西可不少,却也从未见过如此好的玻璃制品。
“瞧其形,这应当是个酒器,还能嗅到酒香四溢。”李福隆又说着,还将瓶口放到鼻尖嗅了嗅,道:“光闻这香,便知道乃是一等一的好酒。”
陈文心里其实很急,便应付了句:“若是寻常酒,却也不配装在这瓶中。”
稍顿,陈文直接开口问:“张掌柜,不知道我这西洋料器能典当个什么价?”
李福隆想了想,问:“那却是要看陈公子是死当还是活当了,若是……”
他话还没说完,陈文直接打断:“死当。”
活当是以后可以再买回来,死当就是等于是直接卖断了。
陈文现在还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还有机会梦回古代,自然是死当更好。
李福隆点点头,开价:“若是死当,那在下愿出五十两。”
五十两?
陈文快速思索其中价值,但也只得了个大概。
事实上,关于明朝时期银两换算到现代的价值,学术界也一直没有个具体的定论,毕竟时隔经年,社会体系乃至货币体系都完全不同,具体的换算是很困难的事情。~卡.卡_暁·说¨枉. ¢庚¢辛/醉!筷!
现在普遍比较靠谱的换算之法就是用粮价来对比。
比如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两百公斤的大米,粗略换算一下货币价值差不多等于一千块左右。
换句话说,五十两银子差不多对应后世的五万块钱。
这肯定不算少了。
其实陈文还想提提价,但他知道时间怕是不够了,便道:“好,那就五十两。”
“陈公子爽快!”李福隆似也没想到陈文直接答应了,要不是手里的玻璃酒瓶确实没问题,他估计都得生出什么怀疑来了。
“阿六,去拿银子。”李福隆转头对伙计说着。
很快,叫阿六的伙计就小心端着个托盘走了过来,上面还似模似样的盖了个红布。
李福隆掀开红布,就瞧见上面放着一个不小的银元宝。
“官银五十两整,陈公子可要拿秤量一量?”李福隆笑着问道。
陈文是知道古人是有可能在银子上刮银粉下来的,但他确实没时间了,便直接摆手:“不用,我信得过张掌柜。”
李福隆闻言都是一愣,眼前这人也未免太过豪爽了。
陈文却不再多说,抬手拿起那银元宝,入手颇为沉重,就算明朝的计重方式相较于后世要轻一些,但这也有四斤多重呢。
陈文细瞧了眼手中的银元宝,色亮,两端呈圆孤形并向上隆起,高翘如船状,整个银元宝呈马蹄形,其凹部中间印有‘大明元宝’四个字,两侧还分别印着‘癸未年’、‘五十两’的字样。
这些文字说明了这枚银元宝乃是实打实的官银,而且是完整的,其实在整个大明朝这是比较少见的,因为民间少有用到这种‘大面额’货币的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