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我的小院通万朝 > 第12章 勒石记功

第12章 勒石记功(2/4)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我的小院通万朝第12章 勒石记功

花厅内一片死寂,只有粗重的喘息声。每个人眼中都燃烧着对那五个名额的渴望,以及对竞争对手的深深忌惮。大家都一起共事十几年,对方什么德行不要太清楚,密议在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默中草草结束。

世家勋贵代表们刚走,长安城内的“商贾”们便再次活跃,数额也水涨船高:

【晋阳王家粮行 王富贵 捐粟米 一千五百石】

【洛阳李记米铺 李德财 捐粟米 一千二百石】

【蜀中陈氏米庄 陈广进 捐粟米 一千石】

……

而榜首,依旧是那鲜红刺目的【义士林默 捐粟米 十万石(虚授,彰其首倡济世之功,不入科举名额之内)】。

第二天清晨,明德门外早己被围得水泄不通。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块依旧空白的“世家勋贵义举榜”上。压力如同实质般笼罩着整个区域。

“来了!车队!好多车队!” 人群爆发出海啸般的惊呼!

不仅仅是五姓七望!弘农杨氏、京兆韦氏、河东裴氏、兰陵萧氏…这些次一等的世家门阀!还有赵国公府(长孙无忌)、吴国公府(尉迟敬德)、宿国公府(程咬金,虽未亲至但必有代表)、潞国公府(侯君集)等顶级勋贵的车队!旌旗招展,车马辚辚,从长安城的各个方向汇聚而来,声势浩大,蔚为壮观!他们同样被那五个散官名额和巨大的声誉裹挟而来!

户部官员气定神闲:“请诸位依次登记捐粮数额。”

场面比昨日更加凝滞,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竞争气息。谁先开口?报多少?这不仅仅是粮食,更是家族脸面的赌注!

出乎意料,打破僵局的并非五姓七望。弘农杨氏的代表排众而出,声音洪亮,带着一种豁出去的勇气:“弘农杨氏,感念天恩,泽被苍生,特捐粟米八万石!愿为陛下分忧,解黎民倒悬!” 八万石!这个数字远超之前商贾榜的任何捐赠(除了虚授的十万石),如同惊雷炸响!杨氏要用巨资搏一个前五!书吏朱砂笔落下:【弘农杨氏 捐粟米 八万石】,暂时高居榜首(空榜状态下)。?微_趣~暁-税′ /更.鑫′罪¨哙.

这一下,如同捅了马蜂窝!五姓七望的代表们脸色剧变!连次等世家都敢报八万石争榜首?!他们若再犹豫,别说前五,排名都可能被这些“暴发户”压在下面!这比被其他五姓七望压着更难以忍受!

崔明远再也按捺不住,清河崔氏的骄傲和争胜之心彻底爆发:“清河崔氏!捐粟米十五万石!以彰累世簪缨之德,济世安民之心!” 十五万石!首接将杨氏的八万石踩在脚下!朱砂笔颤抖着写下:【清河崔氏 捐粟米 十五万石】。

荥阳郑氏的代表眼珠赤红,嘶吼道:“荥阳郑氏!捐粟米十六万石!” 【荥阳郑氏 捐粟米 十六万石】

范阳卢氏:“卢氏捐十六万五千石!” 【范阳卢氏 捐粟米 十六万五千石】

太原王氏的代表看着崔、郑、卢的疯狂,心在滴血,但王氏的尊严不容践踏:“王氏…捐十八万石!” 【太原王氏 捐粟米 十八万石】

赵郡李氏咬牙:“李氏捐十八万石!” 【赵郡李氏 捐粟米 十八万石】

赵国公府(长孙无忌)的代表沉稳上前:“赵国公府,仰承天恩,体恤民瘼,捐粟米十万石!” 【赵国公府 长孙氏 捐粟米 十万石】。国舅爷的府邸,数额巨大,位置必然靠前。

吴国公府(尉迟敬德)的代表声如洪钟:“吴国公府,捐粟米九万石!愿为陛下前驱,荡涤灾殃!” 【吴国公府 尉迟氏 捐粟米 九万石】

其他勋贵如潞国公府(侯君集)、宿国公府(程咬金家)等也纷纷报出五万至八万石不等的巨额数字。

京兆韦氏:“韦氏捐九万石!” 【京兆韦氏 捐粟米 九万石】

河东裴氏:“裴氏捐八万五千石!” 【河东裴氏 捐粟米 八万五千石】

兰陵萧氏:“萧氏捐八万石!” 【兰陵萧氏 捐粟米 八万石】

……

户部的书吏们手忙脚乱,朱砂笔在青石基座上飞速书写。鲜红的数字触目惊心:十五万、十六万、十六万五千、十八万、十八万、十万、九万、八万五千、八万……世家勋贵义举榜瞬间被天文数字填满!最终赵郡李氏和太原王氏以十八万石高居榜首,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清河崔氏紧随其后,牢牢占据前五!赵国公府十万石排在第八,尉迟、韦、裴等紧随其后。弘农杨氏的八万石,在如此巨浪下,己被挤到了榜单中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