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朱门戏 > 第222章 探视

第222章 探视(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朱门戏第222章 探视

长安城千家万户的门楣己贴上桃符,檐下悬起了簇新的彩绢灯笼。′比¨奇?中-雯?惘, .首′发′朱雀大街两旁的槐树枝上,如今也挂起了官府布置的宫灯,烛光在风中摇曳,映照着白日新扫出的积雪路面。

坊里间不时传来的零落爆竹声,预示着岁除将近。

(从查到的资料看,唐代桃符、爆竹,主要用处是辟邪,不像现在会在固定日子去贴。如果有错漏,欢迎斧正。)

谢府正门外,几辆挂青盖、饰繁复雕纹的华贵车驾并未久留,简短拜别后,便依次驶向长安城内各处谢氏别业或早己安排妥当的客馆住处,蹄声辚辚碾过石板路。

那是前来谒见宗长、刚刚在府内寒暄礼毕的荥阳房、东郡房的贵重主事人及随从。

府内,喧嚣了一日的接待暂告段落,空气里弥漫着名贵炭火夹杂着驱寒柏叶、沉香的余韵,以及一丝掩饰不住的紧绷。

各地谢氏嫡脉旁支的代表己至长安,他们的来意,谢道临心里清楚。

明面上,是归省祭祖,共度年节。但最主要的目的,自然是看一下谢相是不是真的还身体康健。

所以他们此行第一要务明确无疑:谒见京兆谢氏之长,当朝宰相谢桓。

萱慈堂暖阁外的小厅,便成了这几日事实上的中枢。各房核心人物的正式拜谒,皆安排于此。

申时三刻刚过,东郡房与荥阳房的两位族老由府中得力管事引领,步履沉稳地踏入小厅。

他们皆是年过花甲、执掌地方家族数十载的核心人物,虽风尘仆仆,气度不减。′s·a~n,s+a^n_y+q/.-c*o*m+谢道临身为嫡长孙,早己恭候在此,代祖父接待这些分量极重的亲族长辈。

厅内炭火温热,驱散了外间的寒气。

“拜见大兄(谢相)。”两位族老对着主位方向一丝不苟地躬身行礼,神情恭敬。

主位上,谢相身着深紫常服,坐姿端正如松。他并未起身还礼,这是一族之长及宰相的身份。

谢相扫视阶下亲族时,那份久居人上的威压并未因年岁稍减。他抬手虚扶,声音沉稳舒缓:“二位贤弟远道而来,辛苦了。”

侍立一旁的谢道临适时开口,引两位族老分别落座。仆役奉上温茶。厅内气氛肃穆而不失亲族的体面温情。

接下来的谈话,围绕着路途见闻、家乡年景、族中琐务展开。谢相的应对清晰有条理,问及田庄收成或地方官员施政得失。

他的观点总是一针见血,显露出大脑思维的敏捷与洞察丝毫未衰。偶尔提及朝中最新动向或清流议论,他言语间的分量,让久在地方的族老也频频颌首称是。

整个过程,谢相端坐如仪,手势沉稳,语速不快却绝无停顿滞涩。除了一头霜发和面庞上岁月刻下的深刻纹路,看不出任何生病的迹象。

两位族老的目光,看似恭敬垂视茶杯或聆听,实则每一刻都在细致观察主位上这位宗长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尤其是那双洞察世事的眼睛和声音中蕴含的力量。′如/文¢王¢ /蕪^错¢内¢容\

这是一场光明正大的“探视”,一切判断都源于这短暂而正式的会面。

约莫两刻钟,这场拜谒告一段落。两位族老再次恭敬起身,行礼告辞。“愿大兄善加珍摄,福寿绵长。” 谢相微微颔首:“多谢两位贤弟挂怀。”

谢道临亲自送客至小厅门外。看着那两位在各自地界呼风唤雨的族老步下台阶,走向远处等候的随从,他目光沉静。

暮色渐合。

这是今日最重要的一批访客。

翌日天尚未明透,大雪过后,清冷的月光混着积雪反射的微光,勉强勾勒出重重屋脊的轮廓。谢府内祠前那片专门清整出来的空场上,寒气侵骨。

依照古礼,除夕之前需行祭祖大典。这是为了避开岁除之日的皇家繁复仪典,谢家今年的族祭便定在了今日清晨。

谢尚书,此时正深陷于部衙为元旦大朝及各国使节朝贺等一应天家事务忙碌,自然无法归府主持家祭。

但这次不是谢道临主持,谢相如今居于谢府而非西方馆。那么谢相作为京兆谢氏一族之长,必须亲自露面。

空场周遭,谢府嫡系子弟及至长安的各房主事、族老按辈分、亲疏己肃然而立,鸦雀无声。男子在前,青衣肃穆;女眷在后,素服簪饰尽除。

风雪后的严寒令不少来自南地的旁支子弟冻得发抖,但无人敢作喧哗。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扇紧闭的祠堂大门和一旁供主祭者暂时休憩的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