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中庸之道(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朱门戏第73章 中庸之道
“陛下圣明!”王、卢、郑三人几乎在谢道临话音落下的同时,异口同声地躬身附议,声音整齐划一。
他们的“温和改良派”身份此时完美体现:“会同商议”是对潘子良务实诉求的表面回应,“圣裁钦定”则充分彰显了对皇权的尊重。
此议一出,既坚守了根本,又做出了倾听姿态,更将最高决策权赋予皇帝,各方势力一时间竟真的难以找到合适的反驳之语。
谢道临并未就此结束。他再次躬身,声音带着一丝展望未来的恳切:“陛下,此外还有一事恳请俯允。
新科初立,如初生之苗,细则虽定,然具体施行千头万绪,必遇诸多章程未能尽述、实务变动不拘之处。若事事皆待诸公廷议、陛下圣裁,恐效率迟缓,亦有失体统。
臣愚见,礼部既总领科举纲纪,当为新科长远计,保留根据实务施行情形,审时度势,适时进行细节调整与章程完善之权。 此权关乎新科能否根深叶茂、良性运转,以全陛下革新求实之功!臣请将此条亦明载于细则之中!”
这才是他千回百转、诸多安排的最终目标。
为礼部索要这份长远的、细水长流的科举改制之权。
有了这项权力,礼部便能借新科之机,在未来的漫长岁月里,不断调整规则,将触角深入选官任命的实际运作,将“清水衙门”真正变为执掌官僚通道生杀予夺的关键枢纽!这项权力,远比一时一地之争更为重要。
此言一出,纵有老臣觉得不妥,但殿上焦点早己被之前的命题权争斗、君臣默契所牵引,且谢道临言词恳切,理由充分,更兼新科初立一切难有定论,反对之声竟显得乏力许多。
御座之侧,老宦官一首微垂的眼睑极快地挑了一下,仿佛洞穿了谢道临这最后画龙点睛之笔的分量。
御座之上,圣人目光缓缓扫过面色各异但皆默然无声的朝臣,又掠过肃立的谢道临和弘文馆三人,最终落在那份承载着全新选才制度的黄卷之上。
无声的潜流在金殿之下激烈交锋后,一股被设计好的洪流,正按照一个年轻学士的精准筹谋,向着预定的河道奔涌而去。
廷议的尘埃,似乎在皇帝那沉稳而威严的目光中,悄然落定。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