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144章,秋收与出兵的机会

第144章,秋收与出兵的机会(1/4)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第144章,秋收与出兵的机会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9月25日。?0?4?7^0-w·h′l/y..~c!o-m¨延安府,肤施城。

阳光洒在张家滩农场的每一寸土地上,此时虽已入秋,但天气依旧带着几分燥热,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农场里人们即将丰收的喜悦之情。

金秋10月,这个本就象征着收获的季节,在张家滩农场展现得淋漓尽致。农场内,成熟的玉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向人们展示着饱满的身姿;郁郁葱葱的红薯藤、土豆藤相互交织,形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海洋。那

随风飘荡的玉米,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丰收乐章中的一个个音符,看到这种景象,每个人的内心都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阵舒适与安宁。

农场里的大部分人都出身流民,曾经的他们在死亡边缘挣扎,差一点就饿死在荒野之中。对于他们来说,粮食不仅仅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更是活下去的希望。

眼前这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如同黑暗中的明灯,让他们心中满是欣慰,满足与幸福。这种对粮食的极度渴望,化作了他们收割时无尽的动力,每个人都干劲十足,动作干脆而快速,仿佛不知疲倦。

徐晨身着一袭朴素的布衫,头戴斗笠,正带着警卫营的士兵们穿梭在农田之间,帮助农场收割粮食。只见他伸手掰下一颗玉米,拿在手中仔细端详。

这颗玉米比起他后世所见到的要小一些,但在这个时代,却算是相当大的了。要知道,这片土地可是第一年开垦耕种,能有这样的收成,即便是见多识广的徐晨,心中也不禁感到一阵惊讶。他轻轻将玉米放入后背的藤筐中,

便又投入到忙碌的收割工作中。

不知不觉,太阳已升至头顶,强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

此时,一阵清脆的哨声响起,这是休息的信号。所有人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躲到树荫下乘凉休息。不一会儿,农场的后勤人员便推着小推车,将午餐送了过来。

徐晨和高俊、土根等人围坐在一起。高小四手脚麻利地帮徐晨打了一份午餐。午餐的内容很简单,几张面饼,两个烤熟的土豆,还有一碗简单的菜汤。虽说算不上丰盛,但量很大,足以让人吃饱。

在这个干旱的季节,能有这样的食物,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待遇了。众人简单地吃完午餐,便纷纷躺在树荫下,享受这片刻的宁静与惬意。

徐晨微微眯着眼,看向高俊,开口问道:“你们农场这次秋收预估能有多少粮食?”

高俊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坐直身子,认真地说道:“俺们农场现在有 12000亩田地,其中3000亩种了玉米,5000亩种的土豆,4000亩种的红薯。”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仿佛眼前就是那一片片整齐的农田。“就今

天收割的情况来看,玉米平均亩产大概在400斤左右。这样算下来,玉米大概能收8000左右。土豆大概亩产五百二三十斤左右,能收入17000石,可能会少一点,因为土豆有1000亩是生地。”

高小四在一旁忍不住笑道:“你这还有零有整,这可是连1/10都没收呢,就说得这么肯定。看书屋 芜错内容”

高俊白了高小四一眼,鄙夷道:“俺这双眼睛就斗,土豆、红薯、玉米,都种了三年六茬了。要是连亩产都估算不准,俺一头撞死在这个树下。”他说话间,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自信与骄傲。

高小四听了,还真不敢反驳。毕竟,高俊在种田方面确实是把好手,尤其是他得到了都督的农书之后,本事都变得更加厉害了,连都督都称赞他是延安府种田第一好手。

张家滩农场是今年他和都督带领士兵和流民一点点开拓出来的,这些田地原本都是生地。最开始种了一季大豆肥地,夏收的时候,一亩大豆也就30多斤左右。

但自从5月高俊接管农场之后,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秋收粮食的产能大增,几乎和熟地没什么两样了。

更关键的是,在这短短五个月里,高俊又带领大家开垦了3000亩土地。据高小四了解,高俊在农场弄了一个光荣榜,每天把每个大队开垦的荒地数量都挂在上面。对于这些大老爷们来说,谁也受不了比别人差,于是各个大

队在开荒上那是用尽了全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