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洞窟勘探3(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卸岭覆灭后,我靠倒卖古董成大佬第61章 洞窟勘探3
“鲜卑人?!”雪莉杨和胡八一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惊呼,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鲜卑?不是在东北那边吗?怎么会出现在昆仑山?这差着十万八千里啊!”胖子也张大了嘴,感觉脑子有点不够用。`天/禧`晓^说!蛧_ ¢已+发^布?最/芯′蟑^劫′
雷显明转过身,面罩后的目光扫过惊愕的三人,缓缓开口:“你们说的鲜卑,是起源。但我说的是吐谷浑。”他特意纠正了发音,“鲜卑慕容部的一支。他们最初的族地,的确在东北,准确地说,就在老胡你和胖子倒腾过明器的那个地方——”
“岗岗营子?!”胡八一脱口而出,那个位于大兴安岭南麓、辽金古墓众多的地方他太熟悉了。
“不错。”雷显明点头,“那里,以及更广阔的辽河上游、大兴安岭一带,可以说是北方游牧力量最核心的孵化地之一。匈奴、柔然、鲜卑、突厥、契丹、蒙古……这些曾经震动欧亚大陆的游牧强权,绝大多数都是从那里起兵,然后如同潮水般,或南下冲击中原农耕文明的高墙,或向西进入广袤的中亚、西亚乃至欧洲。”
“南下?”胖子挠头,“长城那么长那么高,他们怎么过来?”
“长城?”雷显明嘴角勾起一丝洞察历史的弧度,“从辽东临榆关到甘肃玉门关,长城防线绵延两千六百余公里!听起来固若金汤,对吧?但实际上,面对来去如风的游牧骑兵,数十万军队撒在这条漫长的防线上,如同把盐撒进大海,杯水车薪!处处都是缺口!”
他的声音在洞窟中回荡,带着一种剖析大势的冷静:“一个游牧骑兵,一人双马甚至三马,携带少量肉干、奶疙瘩和备用箭矢,可以做到日行八十里,保持极强的机动性和战斗力。¨5-s-c!w¢.¢c\o~m/而中原的步兵呢?披着重甲,扛着武器,拖着运粮草的车队,一天能走六十里己是极限,而且走到地方,战斗力己去了一半!庞大的车队绵延十几里,行动迟缓,等他们赶到报警地点,游牧骑兵早就抢完杀完,带着战利品跑得没影了!”
“所以,为了应对这种无休止的袭扰,中原王朝逐渐摸索出三套主要的战略。”雷显明竖起三根手指,如同在课堂上讲授。
“第一套:烽燧预警,弹性防御。!E¨Z-晓?说`旺\ -免¨沸_越·独^在长城防线**之外**三十里,甚至深入草原百余里的关键节点,修建烽火戍堡。每堡屯兵百余人。他们的任务不是决战,而是刺探和预警!一旦发现大规模敌人来袭,立刻点燃烽火(白天放烟,夜间举火),一站传一站,速度比骑兵还快!后方大本营看到烽烟,就能立刻判断敌人来袭的方向和大致规模。这些小堡垒,如果面对的只是弱小的部落,就进行屯垦贸易,拉拢成外藩屏障。如果面对强敌,就闭门死守待援。百余人消耗很少,却能像钉子一样扎在草原上,为后方争取宝贵的预警和集结时间。游牧部落也很清楚,攻打这样一个百余人据守的堡垒,自身起码要付出同等甚至更大的伤亡,还会被牢牢拖住,失去劫掠的突然性。所以,除非是遇到白灾(暴风雪冻死牛羊)活不下去,一般不会轻易硬啃这些硬骨头。而到了那种极端天气,长城守军也心知肚明,会格外加强戒备。”
“第二套:重兵集团,纵深布防。就是在长城内侧,辽东、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代郡(今山西北部)、朔方(今宁夏、陕北)等关键区域,囤积重兵集团,形成第一道强有力的防线。明朝的‘九边’重镇就是典型。在这第一道重兵防线之后,则是王朝的核心——比如明朝屯驻在京师的三十万精锐京营。一旦前线九边重镇告急,顶不住了,就依托坚城后撤,结硬寨,打呆仗,利用城池工事消耗敌人,同时等待后方强大的京营主力赶来增援。这种纵深梯次防御,大大降低了像西晋末年‘五胡乱华’那样被一波流冲垮中枢的风险。”
“第三套:最强之盾,转为利矛!当王朝处于鼎盛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雄才大略,就不会满足于被动防守。而是会主动出击,犁庭扫穴!汉武帝倾举国之力,卫青、霍去病连续北伐,硬生生将一个东起辽东西至中亚、北抵西伯利亚的匈奴帝国打得西分五裂,残余势力远逃欧洲,据说后来建立了匈牙利。唐朝对突厥,明成祖朱棣对蒙古,都是这种主动出击战略的典范。蒙古帝国横扫欧亚,更是将游牧民族的攻击性发挥到了极致。”
雷显明顿了顿,将话题拉回眼前的壁画:“现在,我们说回鲜卑。鲜卑,严格来说是一个庞大的部落联盟。在匈奴主力被汉朝打垮驱逐后,经过百余年的休养生息,他们崛起于东北故地,形成了一个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