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水浒之往事随风 > 第32章 打拐广陵郡

第32章 打拐广陵郡(2/3)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水浒之往事随风第32章 打拐广陵郡

里,除了钱六,还有两个婆子,厢房里锁着五个小姑娘,木器铺那小女孩就在里面。俺也不废话,直接都给迷住了。然后出来沿着味道继续找小黑,在一家旅店内找到了,直接拿住,扛着出来旅店回到钱六处,又开始了一番审问流程,就审了小黑和钱六,两个婆子没动。

小黑是春十三娘手下小头目,会易容术,手里也有几条人命,被俺拧断了脖子。

钱六,却是一个养小马的。

所谓小马,瘦马幼时之称谓。

所谓瘦马,扬州特产也。

钱六给俺交待了另一个扬州特产,扬州的盐商的方方面面,他就是围绕着盐商吃饭的小玩意儿。!晓?税/宅~ *追-醉_新+漳¢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扬州并不产盐,但却是因盐而繁华。

扬州附近有最大的海盐产场,即滨临东海两淮食盐产地,两淮盐主要是晒、煮海盐,盐场集中在海州到通州。所谓“两淮盐,天下咸”。

扬州地处大江以北,淮河以南,西濒运河,东临大海,方圆数百里内,河道纵横,水陆交通便捷,自隋朝开凿大运河以来,扬州成为南漕北运船舶必经之咽喉,是海盐集散之地,隋唐的大半食盐从这里运往半个华夏。

经过五代十国的战火纷乱,大唐的扬州城被彻底摧毁。

大宋朝定鼎后,重修扬州城,规模比大唐小了不少,但是明确了中部、中南诸路区域需要的海盐,都还要从这里运出。

两淮生产的食盐运输到扬州储存,然后或沿运河销往北方,或逆大江而上销往中部诸路。因而这些地方的盐商云集扬州。“扬州繁华以盐胜”。一颗颗晶莹雪白的盐粒儿,汇聚成金山银山,使得扬州城又空前繁荣起来。

大宋朝设两淮盐运史和两淮巡盐御史,皆五品,驻地就在扬州。另外,在淮南、淮北设分司两个,分司设运判一人,从六品,掌管盐场。

这些衙门和官员负责管理协调食盐买卖。

四、五年前,蔡京相爷又发明了盐引制度,让扬州盐商更兴盛起来。

所谓盐引,就是官府颁发给盐商的食盐运销许可凭证,分长引与短引,长引一年短引一季。商人交钱获得引,凭引运销盐。

能获得引的,叫引商。

原本有引的盐商都是自己运销食盐。

后来,有引的,就不一定是商人了,得引之后,他们将引给了无引的真商人运销食盐,便有了引商、运商之分。引商并不经营盐业,而靠垄断盐引,坐收巨利。

场商,就是盐场里向灶户收盐,再转卖给运商的中间商人。

运商,认引贩盐,先向引商花钱买引。然后,赴盐运使衙门纳课请引,凭盐引到指定产盐区向盐霸买进食盐,贩往指定的销盐区销售。

总商,官府在运商中选择家道殷实、资本雄厚者指名为总商。其主要任务是为盐运使衙门向盐商征收盐课。总商经济势力雄厚,与官府的关系最为密切,是盐商中的巨头。以总商的势力为最大,有的总商身兼引商、场商、运商,端的牛逼。

扬州盐商没有本地人,都是外地人,尤其是总商里面,“皆东京口音”,大多是那边的人,大官儿门的白手套。

扬州盐商有钱。

每引盐三百斤,官府卖给扬州盐商的批发价格在十二两银子上下。扬州盐商这些盐运到主要销售市,最少可以获得每引三两的利润。

盐商们在暴富后,穷奢极侈,喜欢花钱买想要的东西。他们的欲望带动了扬州各产业的发展。

扬州盐商喜欢优美的居住环境,于是形成了成熟的园林建筑市场,养活了大批的花匠、瓦工、木工。

扬州盐商喜欢灯红酒绿,于是扬州戏院多,戏曲种类多,戏子多。

扬州盐商喜欢山珍海味,于是有了新菜系和名厨。

扬州盐商喜欢悠闲,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茶馆和澡堂。

扬州盐商喜欢逛妓院,妓女又好打扮,于是扬州出现了香粉业。

扬州盐商为传宗接代,妻子都是丰乳肥臀型的。。。于是就普遍都喜欢身材瘦小的女子做妾。所以喜欢文艺范儿白幼瘦。

扬州盐商最舍得花钱的地方就是女人,喜欢绝色佳人,并且对女子的年龄也有要求,只要未曾出阁见识男人的少女。

扬州盐商要求女子在琴棋书画、歌舞唱跳方面有特长。而良家女子有这些才艺的都不是平常人家,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