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完结(1/3)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我的小食摊火爆整个汴京[美食]第15章完结
第二盆则是“野山蕈冬笋馅儿”。′s·a~n,s+a^n_y+q/.-c*o*m+
野山蕈即是蘑菇,但柳金枝买来的又有所不同,是一种能在冬季里面依然茂盛生长的冻蘑,学名又叫做元蘑,在北方山中很常见。
有些菜农会前一天进山中采些回来,等到第二日再驮进城卖。
其实宋朝人还挺爱吃蘑菇的,比如三脆羹、酒煮玉蕈都是用蘑菇做成的。
到南宋时,还有个叫吴煜的农民发明了一种砍花法,即用刀在树上砍出深浅不一的刀痕,利用空气中的香菇、木耳孢子自然萌发、形成菌丝,使菌菇产量大幅提升。
时至今日,浙南山区的人们还在使用这种方法,可见从古至今,大家都对蘑菇颇为偏爱。
而且买这一袋蘑菇也不贵,约莫二十来文。
柳金枝取了一半野山蕈出来洗净、切碎,接着又起锅烧油,将这些碎野山蕈来回翻炒到菇肉疲软,沁出汁水,就捞出放凉备用。
又把冬笋也洗净切碎,放入滚水中焯到熟,捞起来过凉水。
把两者混合倒入盆中,依照拌“猪肉白菜馅儿”,取盐、蚝油、菜籽油等。但与前者不同的是,野山蕈与冬笋本就都是植物,若全然用植物油,就少了肉类的一丝醇香,于是在此之前,还要额外放一些猪油进去。
如此搅拌均匀,这盆“野山蕈冬笋馅儿”也就好了。
此刻面性也已发满。
柳金枝干脆利落地揪拽了一团拍在面板上,接过柳霄递来的擀面杖,来回擀出一张女子巴掌大小的,四四方方的面皮,却不薄,倒像豆腐千张一样厚。
先是拖在手上,用勺子挖一大勺猪肉白菜的馅料填装进去,然后用手沿着对角线折起来,捏紧边缘,像是一个直角等腰三角形。再把两个角合拢,叠压捏紧。
这样就包成了一个小孩拳头大小的莲花,中间的花苞像含苞待放的骨朵。.k?a\n′s¨h+u\w_u~.?o′r*g\
这便是宋朝大街小巷都能看得到的平民美食——馉饳。
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宋朝人的馉饳其实就是馄饨,但吃的花样比现代多,既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用铁签子串成一串,用火烤着吃。
想象一下像吃烧烤一样吃馄饨,就不由觉得好玩又好笑。
柳霄手艺笨拙,不知怎么包,就在旁边默默瞧,时不时给柳金枝擦擦汗。
约莫两刻钟后,柳金枝包好了两百余个,暂时放在笼子里,盖上层纱布放好。
尔后又开始包饺子。
宋朝把馄饨叫成馉饳,却把饺子叫成馄饨。
但不管怎么说,饺子的做法要比馉饳简单多了,不用做那么复杂的莲花造型,只用把封口封的结实漂亮就好。
这时候柳霄终于能帮得上忙,赶紧洗净手,套上襻膊过来,将活计都抢了过去,要包猪肉白菜和野山蕈冬笋的各一百五十个。
柳金枝让给他,自己又去做剩下的吃食。
样样准备齐全时,天边已经亮起半轮朝阳。
柳金枝擦擦汗,挑拣了几样朝食给项志轩和其同窗留下,道:“时辰差不多,咱担着担子走吧。”
柳霄点头,去叫了月牙洗脸刷牙起来,一家三口就租了辆驴车,将膳房里锅炉、扇笼、旗招子、小杌子等等器具都绑好,一路往御街去了。
第12章
一路行到太常寺对面,柳金枝将项志轩给的银子称出来五钱兑了铜子,便让柳霄将旗招子扬手一抖,高高挂起来。
此时已是卯时左右,街面已有行人来去,对这街面上多出来的一家新食摊亦是有些好奇。
趁此机会,柳金枝直接站上台阶,提高声量道:“诸位!走过路过莫要错过!咱们今日柳氏食摊正式开业,有铜钱开路,封利是红包!”
柳霄为了给柳金枝助声威,找隔壁米粮铺子借了个铜锣,大力敲击:“来来来,瞧一瞧!看一看!有利是红包!”
月牙也跟着出力,来一个人她就给人家鞠一躬,小身板摇摇晃晃,憋红了脸,道:“欢迎欢迎!”
若说有个食摊开业,众人倒没什么稀奇可看,但一听有利是铜子拿,立即就有人凑了过来瞧热闹,结果发现这新食摊还是拖家带口来开业的,做主的似乎还是个年轻漂亮的小娘子,不由觉得新奇。!看!书_屋-小*税*惘+ `勉.费\岳-黩/
但不拘是抱着什么想法,人总算是聚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