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塞北三朝第49章完结
河北民歌《小放牛》里有一句“杨六郎镇守三关口”,这三关口是指的哪三关?是今天河北地区最重要的三处关隘——高阳关、益津关、瓦桥关。*狐`恋/雯-茓? /罪`辛!彰!劫·耕-欣*哙,杨六郎最后官至高阳关副都部署,大概相当于今天的一个集团军司令员,正面当敌。宋军北伐失败之后,辽国太后萧燕燕和圣宗皇帝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要收复瓦桥关以南十个县,这十个县是被后周占走的。皇太后亲自擂鼓,跟韩世忠的夫人一样,指挥辽军攻城。当时宋军主帅傅潜,拥军八万,龟缩定州,不敢出战,部下骂他,公如此胆怯,跟个老太太有什么区别?傅潜心理素质极好,装没听见,你们爱说什么说什么,我就不出战。你说我是老太太,老太太还能活着,出战万一战死了呢?宋朝跟辽国打仗,高级将领阵亡的特别多,因为宋军的素质实在是不怎么样,经常一哄而散,就剩主帅一个人了。当辽军打到杨延昭镇守的遂城(今河北徐水县西)的时候,城内只有三千士兵,城外辽军数万,眼看遂城不保。遂城城墙低矮,易攻难守。但是老天爷相助,一阵风刮来,气温骤降。杨延昭有招了,史书记载:“会大寒,(杨延昭令士兵)汲水灌城上,旦悉为冰,坚滑不可上。~墈~书*君^ ?首?发-契丹遂溃去,获其铠仗甚众。”(《宋史杨延昭传》)杨延昭让士兵往城墙上灌水,一会儿工夫城墙就变成溜冰场了。契丹人长于野战,短于攻坚,杨延昭还把城墙变成了溜冰场,本来像这种小城,年久失修,城砖都碎了,踩着城砖的缺口,都能爬上去。但这一变成冰墙,辽军无计可施,只好退去。没见过这么打仗的,不按常理,哪所军校都没教过这种人怎么对付。宋军缴获铠仗无数,三千守军大败数万辽军。可以讲,杨延昭作为杨家将第二代,在抗击契丹的战场上也是威名赫赫。后来宋与辽达成了澶渊之盟,辽军北返,杨延昭坚决反对,但是朝廷计议已决,要跟辽国议和。杨延昭壮志难酬,悲愤异常,后来死在高阳关副都部署任上,时年五十七岁。
杨家将第三代就是杨文广。杨宗保、穆桂英、十二寡妇征西、佘太君百岁挂帅,这些就是编出来的了。民间有对英雄的渴望,觉得他们爷儿仨还不够,多来几个吧,其实是没有的。杨文广的战功,就比父祖差远了,他主要和西夏作战,那时候宋辽已经和好了。杨文广曾随狄青征讨交趾,就是今天广西越南那边的土豪,立有战功,后来主要是跟西夏作战。_6·吆¢墈/书\网, *追¨醉^鑫/璋,踕.杨家将三代为国戍边,奋勇杀敌,而且父子死于任上,这样的业绩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特别是建炎南渡,建立南宋之后,对杨家将的事迹,甭管是官方还是民间,更是大力提倡宣扬,千载流传,就形成了很多美丽的传说。北京很多远郊区县都有杨家将的传说,还留下一些跟杨家将有关的地名,比如六郎庄、亮甲店(说杨六郎在这儿晒盔甲,实际上杨六郎不可能到过这儿的。因为这个地方是辽南京,如果杨六郎打到这儿,幽云十六州就光复了。但是这也反映出民间对保家卫国的忠君志士的爱戴)。
宋朝两次北伐全都失败,被迫开始采取守势,而辽就要采取攻势了。接下来发生什么了呢?
第十四章 澶渊之盟
辽国开始屡次南下攻宋。公元1004年,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迅速打到了黄河岸边的澶州。当时的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敦促下,御驾亲征,也来到澶州。那么是在什么情况下,宋辽两国签订了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的重要意义又是什么呢?
宋朝两次北伐辽国,高梁河之战、雍熙北伐,全都失败了。而这一下,辽也基本上摸到了宋的底牌,中原大国,就这么点儿战斗力,辽朝的根基就得到了巩固。《辽史》卷八十三有这样一段话:“是两役也,辽亦岌岌乎殆哉!休哥奋击于高梁,敌兵奔溃;斜轸擒继业于朔州,旋复故地。宋自是不复深入,社稷固而边境宁。”两场仗下来,宋再也不敢主动伐辽、深入辽境,辽在军事上已明显占有优势了。所以,宋朝两次北伐之后,辽就要开始南征了,让宋朝瞧瞧我们的厉害,捎带手也报复一下宋朝。以前你老折腾我,现在该我打你了。几年以后,辽国于越耶律休哥,率军南下。有辽一代二百一十年,拜为于越的只有三个人,于越是契丹最高级的官职,比中原的丞相都高,汉语中没有这么一个对应的职务。辽国被拜为于越的三个人,我们都讲过了,太祖的族弟耶律曷鲁,世宗重臣耶律屋质,再有就是耶律休哥。耶律休哥率领大军南下,屡破宋军。宋朝老百姓一听“于越至矣”,小孩就吓得不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