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玄机∶清王朝皇权角逐中的平步青云者第48章完结
加官晋衔,推恩及父。/咸¨鱼/看?书\ ^已/发!布+蕞′芯.章?劫.卓秉恬就没有杜受田这份风光和荣耀了。
道光帝撂下的大清王朝是一个烂摊子。内有太平天国造反之忧,外有列强侵略之患。咸丰帝即位之初,尚有励精图治之志。面对风雨飘摇、内外交困的江山社稷,他决定革新局面,重振国威。在百废待举的重要时期,恩师杜受田成为他最为信赖的智囊。“文宗初政,杜受田以师傅最被信任,赞画独多。”“受田虽未入枢廷,国家大政及进退大臣,上必咨而后行。”杜受田虽未荣升殿阁大学士,也没有进入军机处,但他是赞襄帷幄的得力军师,他的谋划建议对皇帝直接产生重要影响。“每召见时,于用人行政、国计民生,造膝敷陈,深资匡弼。”
治国理政,首在用人。咸丰帝采纳杜受田建议,起用前云贵总督林则徐、前漕运总督周天爵,力排众议保全因与同列不和而遭毁谤的提督向荣,重用一批忠臣宿将;同时,罢黜惩处一批腐败无能、名声很臭的官员。¢求.书\帮′ \最′鑫*章·劫¢埂/辛_筷\道光帝很信任的军机处领班大臣穆彰阿,玩弄权术、妨贤病国,被革除职务、永不叙用;文渊阁大学士耆英,畏葸无能、抑民媚外,曾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举朝内外恨之如仇,咸丰帝将他连降八级,“降为五品顶带,以六部员外郎候补”。如此等等,谕令一出,人心大振。
咸丰二年(1852年)五月,黄河丰北决口很长时间没有堵上,大水泛滥,山东、江北严重受灾。为避免引起更大的动乱,为给皇上分忧,为了黎民百姓的安危,杜受田带着患了多年的肝病,奔赴灾区查看灾情,抗洪赈灾。出发前他上疏建议:“灾广民众,赈恤不可缓,尤在得人。”经他推荐,重用了山东藩司刘源灏、江宁布政使祁宿藻等一批持正有为的地方官员。同时采取了对付灾难的应急措施。
杜受田不管自己年迈有病,顶着酷暑和风雨,在灾区泥泞中奔波跋涉。六月,抵山东;七月,到江南清河。肝病痛得厉害,他咬牙硬撑,一心扑在赈灾事务上,“前后奏折中从未自陈病状”。!白~马·书¨院? ¨芜,错*内′容+杜受田的三道奏折,将灾情陈奏得很详细很清楚,把赈灾措施拟制得很周密很稳妥,受到咸丰帝充分肯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杜受田终于扛不住了,走到江浦时猝然倒下,与世长辞。他在遗疏中仍对皇上殷殷告诫:“念贼氛未靖,河患未平,尤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崇节俭,慎好恶,平赏罚为言。”
大智大爱(5)
高冕
咸丰帝惊闻恩师病逝消息,涕泪纵横,非常痛苦。他哀叹说:“讵料永无晤对之期,十七年情怀付与逝水。呜呼,卿之不幸,实朕之不幸也!”
恩师走得太快了。咸丰帝悲痛之中突然想起来,应当赐给恩师的东西还来不及赐予。他立即颁发上谕,晋赠恩师为太师、大学士。
实际上,咸丰帝早就有意将太傅、大学士职衔授给恩师。但皇上手中的东西,无论一条破裤,还是殿阁职衔,都是政治象征物,何时赏给寓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因此只有到了他认为时机成熟时,才会郑重赐予。咸丰帝当权后没有很快将太师、大学士两个显赫头衔赐给杜受田,很可能是有意避嫌,以免卓秉恬等朝臣说他偏爱恩师。
卓秉恬比杜受田早出生六年,晚逝世三年。他死于咸丰五年(1855年),享年七十三周岁。咸丰帝赠这位政敌之师为太子太保,谥“文端”。
杜受田生前官衔低于卓秉恬,但死后哀荣远盖过他,无论荣誉头衔还是谥号,都高出好几个等次
扶倾定危(1)
高冕
曾国藩当官有术,若要探寻其中奥秘,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公置身官场数十年,经历王朝最为动荡的岁月,立德、立业、立言各方面均恢宏、博大、深厚,为官之道浸润其间,想要概括一二,必然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局面。这是很自然的事。
曾国藩能从腥风血雨的大清晚期政治舞台迅速崛起,成为同治中兴名臣第一人,究其为官之道,直白而言,可用两句话概括:文能应试,武能杀人。
文人屠夫,天壤之别。但这两者在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