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落泪是金第78章完结
谁都知道,中国的每一场伟大变革总是先来于教育界,但而今的教育战线为什么走在了中国体制变革的后头?
原因只为两个字:缺钱。~秒?蟑,截^暁-说′旺? .醉?芯\璋^結?耕~歆?哙?
可有谁能不承认这个事实:自改革开放近20年的每一年人大会议上,“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的议案,年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又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最终的解决?
原因还是两个字:太穷。中国仍然太穷。
12亿人口的一个国家,有2亿多人要接受义务教育,几千万人的中等教育与职业教育,500多万人的高等教育。还有近亿人的扫盲工作,近千万教职员工的待遇……统而言之,国家需要在教育上的投入,如果按西方国家的人均标准,则至少将我国50%以上的国民收入投进去。怎么?就不管12亿人的吃饭啦?
于是研究来研究去,每年的教育经费仍然像是大饼上撒落的芝麻——看得着而吃不饱。~精¢武\晓-说-旺* ~罪*新/章.截\埂`歆!快+
不去说全民教育,单说高等教育。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上大学后就是国家管了,既然“管了”,当然连吃连住连学习连分配就该全管。事实上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国家真做到了这“全管”的“统一招生,免费入学,困难补助,统一分配”的大包大揽。应当承认,在人民的经济收入很低的情况下,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阶级差别,鼓励工农子弟上大学,培养优秀人才,确保国家重点行业需要等等,这样的办学模式起到过积极意义。但随着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和运作方式发生的变化,原有的国家大包大揽已经跟不上形势,且日益暴露出问题的严重性。如把大学当作社会福利事业,国家出钱,学生免费,学校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那样极大挫伤了教育单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随之而来的便是宏观教育机制、办学机制到微观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等的严重滞后与社会发展步子的停滞。国家教育经费长期徘徊在12%的水平只能维持教育单位的“人头费”,所有其它想做的事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0′0¨小.税?惘~ .埂?欣,嶵¨快_
教育部门曾经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探索推行过委培、代培、自费等制度,并以此想缓解教育经费的不足。结果不是出现“分数不够钱来凑”的问题,便是有的大学坚持教学质量而拒之推行这一类的“委培生”,加之委培生在分配上也带来诸多毛病。
1994年,国家终于屡经调查论证,决定由开始的试点到最后的高校全部实行收费上学制度。
为了什么?很清楚,为了国家不能永远背大包袱。在西方发达国家,公立学校仅占百分之二三十的比例,而我们一个发展中的穷国家,竟百分之百的全是由国家出钱来办高校。一座大学一年需要多少投入且不论,光一个学生一年平均就是10000元,500多万学生就是500多个亿!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国家日益为这样的学生包袱感到喘息的时候,另一方面全国居民的家庭银行存款却每年以30%的速度在增长,至1997年底个人存款总额达50000亿!
个人的腰包在不断膨胀,却不愿为自己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掏一分钱,这样的国家最后不被拖垮几乎没有可能。
再看看这样一个现象:1997年7月浙江温州的一家酒店老板在当地报上刊登广告,为其女儿公开招聘一名专职家庭教师,许诺执教后学生年度成绩跃居班级前5名的,奖家庭教师30000元,成绩居年级前10名的奖8000元。如果最后考取大学,一次性重奖15万元。家庭教师平时的待遇:包吃包住,卧室配空调、电脑、电视,月工资1200元以上。
可以为了儿女上大学出巨金请家教、找好中学,这几乎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你只要看一看“中考”那激烈的硝烟和家长们为了给子女择所好校而不惜代价的举动,谁能说有几个不是为了儿女能上大学?既然上中学愿意或完全承担得起几千、几万的高额费用,那么大学收费该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政府和教育部门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