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 第20章完结

第20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第20章完结

晚清危机的根源在于千年的专制统治已经穷途末路,整个社会已经失去转型的动力和变革的空间。+飕¨嗖*晓`税.旺? ,已/发·布-最/歆.璋~結`十九世纪初,龚自珍感叹道,大清各阶层的智力都在衰退,即使是小偷也显得笨拙:“左无才相,右无才史,抑巷无才偷,薮泽无才盗。”

正文 女人当国,注定是“红颜祸水”(2)

2010-3-19 9:45:48 本章字数:808

慈禧是政治强人,但不是大政治家。然而晚清政治之衰,从根本上讲也是满族集团统治力衰竭的体现,不只关乎慈禧的个人能力。“输却玉尘三万斛,天公不语对枯棋”,这是清末民初人物陈宝琛于1895年写下的《感春四首》中的一句,以之形容晚清政局再合适不过。主导“时局”的军机大臣虽一换再换,但却一任不如一任。恭亲王奕欣主持中枢时,勇于任事,倡导变革,国家一度大有起色,但威高震主,被慈禧多次打压后,赋闲十年,锐气尽磨,忧郁满怀地叹道:“千古是非输蝶梦,到头难与运相争”。¨s′o,u·s+o-u`2\0-2`5+.?c¨o*m?随后秉性庸弱、不明事理的醇亲王奕譞、礼王世铎取而代之,走上前台。在他们的操纵下,“时局日非,遂如江河之日下矣”。他们囿于深宫,对民情、国情尚不甚了了,更谈不上了解支持西学。各部院不但没有近代的政府职能,官员们更谈不上具备相应的近代政府部门的专业知识。这样的中央决策层,即使天下太平之日,也断难有所作为,何况让他们来应付千年未有之变局?

因此晚清政局的糜烂,不能完全怪罪于统治者的错误政策,而是历史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如果一味把中国的失败都夸大到必须由一两个执政者负责,这种看法无疑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客观标准。

慈禧只是在她的历史角色上做了必然要做的一些事情而已。文化的危机实非她一人之过。有哪个伟大人物能够在这样的思想酱缸中励精图治,挽救大清这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沉的破船呢?

相反,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既有顽固派的阻挠,又有西方列强的干扰,尽管如此,慈禧太后依然睁眼向洋,努力作出了最大的改变。她突破祖制大胆重用汉族官员;力排众议废除科举并派遣留学生;支持兴办工厂,支持建设新式军队。!我_的¢书.城? ^芜¢错¢内^容¢在她统治的最后十年,庚子西狩的惨痛经历,让垂垂老矣的慈禧太后竟然下定决心要搞新政,她努力地推行政冶改革,准备采用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她的改革范围甚至比康有为当初设想的还要广泛,手段也比戊戌变法时更切实有效。

正文 女人当国,注定是“红颜祸水”(3)

2010-3-19 9:45:49 本章字数:890

这在中国的上千年的专制历史上绝对是石破天惊,令人难以想象。在慈禧太后执政的最后七八年中,中国才开始真正向现代社会转型。我认同学者张宏杰先生的观点,如果她遇到的是比较平衡的政治局面,我们有理由相信,她不但会胜过历史上大多数女独裁者,也将令无数政绩平平甚至醉生梦死的皇帝黯然失色。

然而,女人从政在中国传统舆论里,或者是“妖精”,或者就是“祸水”。即使其使用的一切政治手段,都与男人并无二致,也要额外被舆论加倍谴责。在一个以男权为传统的社会,慈禧所要面对的是“女人乱政”必亡国的逻辑结论。正如赫德兰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慈禧太后》中称:

慈禧太后在中国历史上没有第二人,在世界历史上也绝无仅有。她不仅在上上世纪后半叶统治了大清帝国,她的统治推迟了大清帝国的灭亡……她统治中国将近半个世纪--而所有这些都发生在一个妇女没有任何权力的国度。

一百多年前的清朝,的确是个妇女没有任何权力的国度。正因为如此,慈禧太后才显得那样的突出与另类,她不仅让当时的男人们感到狼狈不堪,也让后来的男人们感到义愤填膺甚至恼羞成怒。

不可否认,慈禧太后不是什么政治家,她的政绩也不怎么光彩照人。但是,历史选择了慈禧太后,而且对于她个人来说,她成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