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 第11章完结

第11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第11章完结

正文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3)

2010-3-19 9:45:19 本章字数:1018

面对日方提出的极其苛酷的谈判条件,他头缠绷带,强忍剧痛,抱着“争得一分是一分”的态度,在谈判桌上拼尽全力,苦苦争执,几至于乞怜,“舌敝唇焦,磨到尽头处”。?k,s·w·x*s_./o?r.g^ 他的苦苦哀求,虽然不会得到伊藤等人的怜悯,但终究据理力争取得一些成效,使清政府赔款减少三分之一,割地减少了近二分之一,使日方在最初提出的和约底稿上作了较大的让步。伊藤博文恐其没完没了地讨价还价,最后强硬地表示:“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鸿章这才将谈判详情电告清廷,请求指示。清政府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电示李鸿章,“如竟无可商改,即遵前旨与之定约。”尽管接到了最后谕旨,李鸿章在最后一次的谈判中,仍然努力争取,就像“市井买卖,彼此争价”似的,要伊藤赔款再减五千万,五千万不能让,让二千万,甚至苦苦哀求:“无论如何,总请再让数千万,不必如此口紧”,“我并非不定约,不过请略减。+x\d·w¨x.t^x,t¨.`c?o-m,如能少减,即可定约。此亦贵大臣留别之情,将来回国,我可时常记及。”关于当时的谈判情景,梁启超形容为“当戎马压境之际,为忍气吞声之言,旁观犹为酸心。”寒碜悲切,令人泪下。然而既属战败求和,能要求上门求和者挺起腰杆,威风凛凛、堂堂正正吗?

马关归来,李鸿章已经精疲力竭了,谁想刚一回国顿遭万人唾骂。在朝野上下“废约再战”的声浪中,举国群情激愤,恨不能将“卖国贼”李鸿章食肉寝皮。有人甚至写出了一副四处传扬的对联:“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李鸿章排行第二,杨三为当时苏昆名丑)朝廷见民怨沸腾,即令李鸿章奉旨“入阁办事”,实是“久居散地”。轰轰烈烈的“洋务自强”,至此竟如风中泡沫,转瞬破灭。~咸^鱼?看_书/惘. /首?发/

秋风白发人,英雄末路处。李鸿章忧谗畏讥,仰天长叹:

予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遭遇不为不幸。自问亦未有何等陨越。乃无端发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业,扫地无余,如欧阳公所言:“半生名节,被后生辈描画都尽”。环境所迫,无可如何。

此时又有谁知道,甲午战争的失败,李鸿章一手经营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他心中其实比任何人都锥心痛苦。他的朋友吴汝纶回忆说:“平壤之败,李相痛哭流涕,彻夜不寐……及旅顺失守,愤不欲生。”

而远在东瀛扶桑,举国狂欢。“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伊藤博文,在日本成为争相传颂的盖世功臣,日本人专门为他塑立铜像,晋赐侯爵,赐金十万,功成名就,好不风光。

正文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4)

2010-3-19 9:45:21 本章字数:898

甲午之败,非但日中两国成雄败寇,乾坤倒转,国运迥异,同时更是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生平事业最后定格的一幕历史悲喜剧。

“伤心最苦人易老,哪堪西风吹暮年”。李鸿章这个大清国的头号“消防员”,一生四处“救火”,疲于奔命,签订了一系列为后世诟骂的不平等条约。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家国危死之时,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泱泱神州,时局艰难,风雨如晦,李鸿章心力交瘁,如风中落叶。他涕泪交流地对朋友说:“我已垂老,尚能活几年。总之,当一日和尚撞一天钟。钟不鸣了,和尚也死了。”

1901年11月7日,这位大清国的重臣已处于油尽灯枯之际,临死之前一个小时,俄国公使还不放过这位行将就木的可怜老人,恫喝催促,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