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晚清旧事:帝国的死亡日记第50章完结
作为主要棋手的慈禧,当时很冷静,将董元醇的奏折“留中不发”,既表示对这个奏折的重视,又以此来试探一下八大臣的反应。′精+武¨暁!说′徃/ ?首!发·
八大臣果然坐不住了,他们立刻责成八大臣之一的焦佑瀛拟定了批驳董元醇奏折的谕旨,大批“皇太后垂帘听政和亲王参政”的建议,并要求对董元醇严加惩处。慈禧不予理会,仍旧将折子“留中不发”。八大臣心急火燎,竟然不顾君臣礼节,向两宫太后反复催要。
被逼无奈,两宫太后抱着小皇帝,在八月十一日召见了八大臣,要求将董元醇的奏章交由群臣共商。八大臣当然不是傻子,岂肯轻易答应!两宫太后和八大臣展开激烈论辩,但两个女人怎能说得过八个男人!
可以想象当时的场面是何等的紧张。八个壮硕男人声震殿瓦的咆哮声,把六岁的小皇帝载淳吓得哇哇直哭,一头钻进慈安太后的怀里,裤子都尿湿了——大家注意,小皇帝这时找的不是亲生母亲慈禧太后,而是慈安太后!
肃顺等人干脆公然宣称:“今后请太后看奏章已经是多余了!”慈安太后当下就被气得浑身发抖,眼泪哗哗直流。?w_e*n_x^u-e,b~o·o?k′.,c.o¢m¢
八大臣第二天更加变本加厉,不等宣召就直接入宫和两宫太后大吵大闹,在下发批驳董元醇谕旨的要求被拒绝后,八大臣就以“搁车”(罢工)相威胁——既不处理奏章,也不向太后移交。这种让朝政瘫痪的做法,历朝历代还真没发生过。
在当时的热河,完全被肃顺一党控制,慈禧太后孤立无援,最后只能服软,把八大臣拟定公开批驳董元醇的谕旨下发,肃顺等人这才“照常办事,言笑如初”。看起来,遗诏派似乎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遭受重大羞辱的两宫太后决定尽早回京,另做打算。按常例,小皇帝必须每天扶送灵柩归京,但慈禧太后以小皇帝年龄太小、身体弱为理由,要求先行归京。八大臣被刚取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居然轻易答应了。
这样,八大臣就被分开了,肃顺等人护送咸丰的灵柩慢慢回京,而载垣、端华护送小皇帝和两宫皇太后先走,并于九月二十八日先到北京。-零·点\墈?书* `追^蕞*歆?璋+结/还没进城,慈禧太后就立刻秘密召见了奕,准备对八大臣痛下杀手!
回到北京后,两宫太后声泪俱下向留京的众大臣控诉了肃顺等人欺侮她们孤儿寡母的恶劣行径。女人的柔弱是很容易得到同情和支持的,加上肃顺得罪的人太多大多数的大臣在奕和周祖培的鼓噪下,很快的倒向了两宫太后。
其实计划早就由奕和周祖培拟订好了。周祖培当时愤懑的说:“太后为何不将他们(八大臣)治罪?”二位太后装作不解:“先帝遗诏任命他们为赞襄王大臣,能治罪吗?”周祖培说:“皇太后可先降旨解除他们的官职,再治罪不迟。”慈禧太后说:“好,就这么办。”于是恭亲王奕把早写好的治罪诏书奉上,两宫太后盖印,要治八大臣的罪。
肃顺等人垮台为何如此之快?一来是因为其树敌太多,北京的大臣就几乎都倒向了太后和奕。但更重要的是,肃顺没有得到实力派将领的支持!就连当时护送咸丰帝灵柩的胜保,这位握有重兵的将领也反对肃顺,对于这点,肃顺也不是不了解。事实上,他也试图拉拢一些实力派将领如僧格林沁为自己撑腰,但因为多年的人品太差,无人支持,甚至他提携过的曾国藩、胡林翼等人,对于这场政治风暴,也都处于观望态度。
据说,肃顺的门人王闿运亲自到曾国藩帐中游说,试图拉拢他支持肃顺,但曾国藩在听完他的话后,用手渍茶水在桌上写了个“妄”字。而在慈禧太后等人回宫的途中,一直是荣禄的军队保护,京畿一带,则完全是胜保的军队!
由此,肃顺为首的八大臣,其结局可想而知。他们太相信那封遗诏了,以为那是尚方宝剑呢!
载垣和端华的表现更像是个书呆子,当奕拿着对载垣、端华、肃顺治罪的诏书前来捉拿的时候,这两人还傻乎乎的质问:“我辈未入,诏从何来?&rdq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