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帝国雄关:1644年风云局势中的山海关 > 第43章完结

第43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帝国雄关:1644年风云局势中的山海关第43章完结

洪承畴原任陕西三边总督,主要是与李自成农民军周旋,辽东军事时局日益紧张后,明廷调洪承畴、孙传庭回师,崇祯十二年,洪承畴成为明辽东统帅。?薪^完? ′ ^鰰?栈^ /埂.薪?蕞^全?到任后,洪承畴发现军队兵士训练不足,将领作战能力低下,犹以山海关守军为重。山海关地处要道,兵士之能力、将领之优劣对整个战局至关重要,前方敌军不时压境,因此练兵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多方商议,洪承畴将负责练兵的任务交给当时的辽东大将吴三桂。吴三桂奉命来到山海关整练军队,以提高他们的作战能力。

这次山海关练兵对吴三桂的未来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的关宁铁骑就是在这里发展壮大的。练兵包括演习刺杀、熟练使用武器,布阵、进退方法、掌握战斗号令,吴三桂与当地的监纪通判朱国梓一起,制定计划,部署操练,监督进度。这位朱国梓也非等闲人物,他父亲朱梅,是孙承宗和袁崇焕最喜爱的将领,曾任山海关总兵多年,也是祖大寿多年的战友,在当地极有威望,用他来配合行事,自然事半功倍。·狐?恋\雯/穴, .埂^辛.醉¨全′吴三桂的练兵计划是成功的,他练的兵不仅是山海关的,还有宁远、锦州各镇的辽兵,每日无止停,吴三练还提出了:“不独练人,尤宜练(武)器,必人与器相合,器与人相合,而后可以言练”的理论(《明清史料》),两年时间,吴三桂练兵三万,这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也是一支绝对效忠于自己的军队。关宁铁骑由此也壮大了。

古往今来,凡大军事家必重视练兵事宜,练兵不但可增强军队战斗力凝聚力,关键的是,练兵还是一个有效的洗脑、统一思想的过程,兵士最后不但练熟了各种技巧,最重要的,是还在刻苦、呆板的训练中培养了对主帅绝对效忠的情感,所练之兵,最后也大都带有私家性质。前朝勤于练兵的是戚继光,他的军队是来自他老家的江浙子弟,被称为戚家军,清朝后期也曾有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最后不但凭此夺了天下,还培养了为乱中国的北洋军阀集团,这是后话。吴三桂的练兵在性质与他们并无区别,尽管是洪承畴的安排,但这些所练之兵最后还是成了他的拥趸。*l¨u,o,l-a¢x¢s-w,.?c*o?m*

吴三桂的这支精锐部队也在后来多次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任总兵后,与清军在杏山、宁锦等地展开了多次战斗,常有胜绩,这固然因为洪承畴的指导,但是吴三桂本人在这些战斗中表现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当时是受到肯定的。明廷多次对他提出嘉奖,甚至到后来,所获奖赏均在其他各州总兵之上,吴三桂之名压过了各镇总兵,即使皇太极、多尔衮之流亦有所耳闻。

崇祯十三年初,明朝突然遭遇了三百年未有的饥荒,民间竟出现“父子相食”的场面,而这时,在内外交困的大败局下,崇祯又冤杀了很多有才能的将领,令李自成、张献忠为领袖的农民军势力日益增大。这个时机被敏锐的皇太极捕捉到了。皇太极清醒地认识到,明朝内忧不解决,外患更无法抵挡,而在皇太极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心结,那就是关于宁锦防线。这个防线是当年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等建立的,阻挡清军北进多年,他的父亲努尔哈赤就死于宁远之战,以至多年来,进京只能绕道而为之。此线不破,难取大业,明朝大饥荒,农民军大起义,这是天赐良机。这个时候,攻破宁锦,再直取山海关,取明天下指日可待!皇太极想明白了这一点,立刻挥师北,第一个打的就是锦州。

皇太极的决定,宣告明王朝与满清最后一个关键的战役——松山会战正式拉开序幕。

崇祯十三年(一六四○年)春天,皇太极大军逼近锦州。三月,将锦州包围,一时“填壕毁堑,声援断绝”。清军围攻锦州,其目的是想占据距锦州十八里远的松山,以此为据点,将战略向前推进。当时锦州有松山、杏山、塔山三城,互为犄角环伺,而这中间,松山地势最为重要。

锦州当时的守将正是吴三桂的舅父祖大寿。由此时开始,祖大寿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坚守之战,在这位军事强人的固守下,皇太极竟然久攻不下。祖大寿也不断地向朝中告急。

崇祯十三年五月上旬,洪承畴奉命出山海关,驻军宁远,指挥各路兵马援锦。此时洪承畴的官位是“蓟辽总督”,在他上任之前,崇祯一朝的一员名将——前任督师卢象升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