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帝国雄关:1644年风云局势中的山海关第9章完结
在这个主旋律的指引下,本应该是国家公仆的群臣一方面纷纷寻找能自保的方式,明哲保身,用一些表面化的东西来欺骗皇上;另一方面则是继续结党营私,来避免随时出现的迫害。-小¢说\C¨M~S? _首+发*崇祯杀掉魏忠贤后的那种君臣一心的局面很快就被君臣离心的局面取代了,至此,高度集权的用人制度的弊端正在一步步的走向顶峰,由用人制度上的失败则导致了国家陷入权利与党争中,办事效率的极端低下,其面临的三大社会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越演越烈,正如人的心脏如果出了毛病,那么身体的其他部位也不能再发挥正常的机能一样。对于崇祯来说,这些制度上的死结在一六四四年空前膨胀,成为大明王朝帝国轰然倒塌的导火索。
天大地大钱最大
崇祯上台经过了梦想的兴奋期以后,觉得最沮丧的事情不是文官的内斗,而是财政上的匮乏。
任何朝代从由盛而衰的过程中,财政问题都是最关键的问题。经济是决定社会进步的前提,无论古今,都是如此。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战争都与钱有关,明朝末年的战争也同样如此。¢x_i¨a¢o+s!h~u\o,w`a!n!b_e?n¢..c,o-m′无论是满清还是农民军,攻城陷地,最后的目的都是来掠夺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流民作乱,是袋中少钱,吃不上饭所致;游牧民族作乱则是为了获取更大的财富,争取更好地生存。
明君贤臣都明白一个道理:经济是决定政府是否能健康生存的基础。明朝太祖朱元璋建朝伊始,就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视,到成祖时代依然走的是“重农抑商”之路,后虽历经战乱,但农业为本的宗旨未变。明朝在财政上第一次大的危机来自明武宗执政的正德年间,当时因为土地兼并严重,财政上出现了较大的赤字,后经明世宗嘉靖一朝,严嵩任首辅间,只忙于弄权,媚上,党争,视人民疾苦、国家经济于无物,终于令得明朝财政一败涂地。
直至明神宗万历年间,中国历史少见的大政治家张居正上台以后,朝政形势才有所好转。张居正不但精于政务,更是明朝史上少有的经济学家,对于财政问题看得极为清楚。他推行的“一条鞭法”简化税收,用货币来取代实物,不但促进货币的流通,形成商品经济,更限制了官吏巧立名目,巧取豪夺;还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w`d?s,c¢w¨.·n¢e_t^张居正执政以来,明朝的赋税增加,国库粮食充盈,足够全国民众十年的消耗,“太仆金亦积四百余万”。(《明史·张居正传》)
可惜的是,贤臣如张居正,却没有能碰上贤君。张居正死后,神宗出于对张居正本人的仇恨,开始毫无理智地破坏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及各项改革,不但张居正被他毫无人性的清算了,连带着张居正建立的种种制度也被全部废弃。神宗设矿监,意欲将天下财富集于一身。张居正为明朝所做的努力被逐渐消耗殆尽。神宗在位四十多年不死,这是明朝乃至整个中原社会的悲哀。等到他好不容易死了,他儿子朱常洛只做了一个月的皇帝就送了命,再换上比他还不如的天启帝朱由校,张居正苦心孤谙的改革彻底没有了后来人。这里也必须看到,阁臣自张居正之后再也没有了强人。东林党人自称清流,以党争和倒魏为己任,但他们中间,多空谈道德之士,却没有一个真正能把经济放在首位的干才,这些人虽然有清风傲骨,可是和张居正比起来,头脑认识上差的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崇祯继任后,财政已经千疮百孔,温、周二位首辅上任后,忙于内斗,对于处理财政问题并无良策。同期的另两个大问题:流民问题与关外问题均与当时财政问题有直接关系。
流民问题自万历年间就开始出现,到崇祯年间逐渐升级。一条鞭法破坏以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无地可种,但按名册还要交纳各种赋税。于是农民纷纷逃离土地,成为流民,李自成之流也就应运而生。有关这个问题,在后面李自成章节还要提到。这里先不多述。事实上,流民问题存在多年,解决的途径并非没有:如果明朝有一任贤臣有君贵民轻的思想,肯拿出精力财力赈济灾民,或再进一步,改革土地制度,当可顺利解决。可是,面对流民问题崇祯还不得要领的时候,另一个大问题又进入白热化,那就是关外问题。
关外问题同样存在多年,从明朝建朝开始就始终没有解决。出现这个现状与帝国最初的形成有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