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世界中世纪宗教史 > 第75章完结

第75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世界中世纪宗教史第75章完结

在中国的中古时代,还有中亚地区流行的袄教、摩尼教传入,当时 主要是在外国商人及社会上层流传,对整个社会文化影响不大。,咸_鱼+墈.书,蛧. *毋`错*内*容/唐武宗 灭佛,这两个小教门也受到株连,袄教从此销声匿迹,摩尼教则转入民 间,更加依附佛、道教,变成了民间宗教——明教,屡屡成为农民起义 的工具。另外,宋代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犹太人和犹太教也曾经进入 我国,在外商中间传播。不过上述三种宗教在中国历史上影响都不很大, 故介绍从略。

十六、隋、唐、宋、元道教的繁荣与鼎革

1.唐代道教清修无为理论的发展

隋唐时期道教的繁盛局面固然和其自身积累有关,但也得力于王室 的全力支持。特别是李唐王室,为了和道教始祖老子——李耳攀上亲戚, 神化政权,所以一再加封道教,抬高道教在三教中的地位。高祖在武德 七年,亲往终南山拜谒老子庙,造太和宫。太宗时辨论三教优劣,他说: “今李家据国,李老在先;若释家治化,则释门居上”,规定了三教崇 拜的次序。?微,趣¢小′说¢ *首/发~唐高宗时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将《老子》一书 也列入科举考试体系。玄宗一再为老子加封号,特别突出老子“大圣祖 高上大道金阙玄元皇帝”的血缘成分。武宗听信道士赵归真等人的谗言, 崇道灭佛,演出了“会昌法难”的大悲剧。翌年,武宗本人也因服食道 士进贡的金丹而中毒身亡。唐室崇道,可谓中国历史之最。在帝王的推 崇下,道教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清修无为理论和丹道两个方 面。

唐代道教中出现了一批文化素养较高的学者,他们不是向赵归真之 流那样热衷于权势,出入宫廷,结交权贵,而是隐遁山林,潜心经典, 自修自悟,对道教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人物有:

成玄英,唐初道教学者,陕州人。注《老子》、《庄子》,影响很 大。他提出了“重玄之道”,对传统道教的修习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根本 性的扭转,从重视肉体成仙转而重视心性修炼。他认为长生久视之方不 是金丹、符箓,而是通过忘情,了悟“夫森罗万象悉皆虚幻”,从而使 精神“与道归一”。?我_得*书^城! ·哽,芯`嶵¨全′道乃世界的本体,得道的方法是排遣“滞于有”和 “滞于无”的俗见。这种“遣之又遣”,“玄之又玄”的道,就是“重 玄之道”。

王玄览(公元 626 年——697 年),广汉绵竹人。他在援佛入道方面, 表现十分突出。他的主要著作《玄珠录》说:“心生诸法生,心灭诸法 灭,若证无心定,无生亦无灭”,这是运用法相宗的“万法唯识”论来 解释世界和人生,其内在超越的方向和方式,与大体同时创生的禅宗有 异曲同工之妙。

司马承祯(公元 646 年——735 年)字子微,河内温县人。他上承茅 山宗陶弘景,是著名的道教理论家。他的学说以老庄为主体,兼收儒、 释,阐发的“主静”和“坐忘”的修真方法。此理论首先肯定人心“以 道为本”,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心神被染”,“遂与道隔”,所以修真 之要在于清除心垢,“使与道相守”。具体方法就是“坐忘”,“安坐 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虚地,心乃合道”。这种静心坐 忘理论后世被道教清修派所发扬,成为道教中的主流。

吴筠(?——公元 778 年),字贞节,华州华阴人。少通儒学,举 进士不第而入道。与诗人李白有诗文唱合,玄宗曾召为翰林。他的理论 重在发挥老庄著作中的神仙养生思想,主张形神相守,从炼形入手,进 而炼气,进而炼神,则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