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第92章完结
萧昭业正在内殿之中,闻听外面有变故,赶忙密令萧谌来救,同时将内殿房间全部关闭。-精?武·暁,说¨王¨ `芜\错`内¢容^才一会儿工夫,萧谌就带着兵士进了内殿,不过不是来救他的,而是来杀他的。萧昭业情知不妙,逃到徐妃的房中,拔剑刺脖子。手一哆嗦,没死成,冲进房中的萧谌立即制止,并给他包扎,命人抬出殿去。
侍卫们本想保卫皇帝,萧谌一摆手,说:“我的目标不是你们,你们不必动手!”再一看从殿中出来的萧昭业,面如土色,一句话都不说。侍卫们见此情景,便没了抵抗的斗志,眼睁睁地看着萧谌的左右将皇帝架走,引到殿外西头的夹道隐秘处。
萧昭业玩了不足一年,即被斩杀,其余宠妃也一同被杀。萧鸾假传太后手谕,废萧昭业为郁林王,迎立萧昭业的二弟、新安王萧昭文,改元延兴。
萧鸾凶残胜过萧昭业百倍,大权独揽仍不放心,几个月中又以谋反为罪名,连续诛杀齐高帝的七个儿子、齐武帝的五个儿子。才平静了十来年的南朝,仿佛一瞬间又回到了刘宋末年的自相残杀状态。?零+点·墈·书· `已*发.布′醉,欣·彰*洁.杀戮告一段落,萧鸾认为威胁已除,便于同年十月废萧昭文为海陵王,自立为帝,改元建武,这就是与宋明帝一样凶残不“明”的齐明帝。齐明帝认定凭借杀戮可以维持自己的统治,殊不知如此残暴不仁不但给后世留下口实,也给了迁都南下的北魏一个征伐的借口。
十五 崔庆远不辱使命
魏孝文帝拓跋宏当然不愿意错过这个南征的良机。萧鸾称帝后仅一月,他就以南齐废立幼主为名,与大臣们商议大举用兵之计,这是孝文帝的失策之处。
萧鸾废帝并大杀宗室是在北魏的太和十八年的秋冬时分,同年的春天,孝文帝刚刚在平城说服最后的一批顽固派,开始迁都。也就是说,整个北魏帝国还处于迁都的动荡之中,内部问题没有理顺之前,对外发动战争并不明智。正如一年前孝文帝在洛阳所说,迁都和战争,两者必选其一,选择了迁都,那就不该立即再选战争,孝文帝似乎过于性急。
性急的原因可能还来自南方的一则未知真假的“好消息”:驻守江北重镇襄阳的雍州刺史曹虎派遣使者向北魏请降。/精/武,暁+说-蛧` ~无¨错^内?容?孝文帝认为占领襄阳后,扫平江北不在话下,然而这只是一个假象。
曹虎虽然派了使者,却没有派遣任何人质以表明诚意。尚书卢渊当时就不愿意接受孝文帝交给他的任务,率领前锋军队去襄阳接应曹虎的降军。他指出:“曹虎恐怕会是三国时诈降曹魏的周鲂第二。”老臣高闾也上表说:“迁都洛阳还没多久,曹虎既然不派遣人质,肯定没有诚心投降,我军不宜轻举妄动。”
两人的意见孝文帝都没听,他坚持要打南齐,兵分四路,向两国交界的襄阳、义阳(今河南信阳北)、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南郑(今陕西汉中东)进发。自己也在洛阳积极准备,意欲以主力御驾亲征,并下诏迁徙到洛阳的鲜卑人恢复三年的租赋。
曹虎那边却真的没了下文,连使者都不再派了,本来计划好的里应外合眼看要成了北魏的单方面军事行动。孝文帝召集群臣商议大军是走是留,意见极不统一。孝文帝一摆手,说:“你们也不必争论了,我看不妨来一场辩论。任城王(拓跋澄)、镇南将军(李冲)两位赞成留下,朕赞成出兵,这细论一番,哪一方说得有道理,就听从哪一方的意见。”大家听说皇帝要与大臣举行辩论赛,还真是新鲜事,都认为这个主意不错。
李冲先开口说:“臣等以为迁都才未停当,人心思安;齐国的内应又不知底细,还是不动为好。”
孝文帝笑道:“曹虎是否真降都无妨我们出兵。若他是假投降,朕巡抚淮水南北,访问民间疾苦,让老百姓知道天下君德在北而不在南,他们自然会心向北方;若他是真投降,现在不去接应,那就会错过时机、丧失人心,也坏了朕广布恩德的大计。”
拓跋澄又说:“曹虎不派人质,使者又不再来,其中必定有诈。如今北方南迁之民历经千辛万苦,扶老携幼,新到洛阳,心里想的可都还是故土(这是说中了问题的关键)。这些人没有房屋可住,没有石米可食,更何况冬天快要过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