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真名士,自风流:谢安这个人 > 第65章完结

第65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真名士,自风流:谢安这个人第65章完结

淝水功过后人说

这里,我们就来试着论论淝水之战的功过。\优-品·小~税*网/ -耕^歆_嶵¨全^不过,这事儿也怪复杂,咱还得从大到小来说呀。

第一方面:战略上的功绩

这一点是勿庸置疑啊,东晋的防御战略,是谢安建立起来的。这件事儿,从桓温一死,他就开始着手办了。而且时机把握得非常好。

首先,他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在没有引起任何波动的前提下,布好了“荆扬相衡”的大格局,让大家把内斗的力气都用去打敌人,实现了“君臣和睦,上下一心”。然后条理内政,一方面发展经济,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另一方面,从财政上解决战争的军需问题。

其次,立即建立起北府兵。我们回头看过去,从桓温死到北府兵的组建,他都是在有计划,按步骤地实现,而且做得既迅速又平稳,北府兵开始组建1年之后,就迎来了秦晋淮南大战。北府兵的建立,对外,使东晋形成了上游、下游两个强大的防御区,这支军队后来的作用,我们也有目共睹;对内,则实现了对桓氏的遏制,不让他们轻易再动反心,上下游“各得其所,各无所怨”。+h.o/n\g+t-e~o¨w^d?.~c~o^m¢

淝水战前,谢安是把这个国家调理到了可能达到的最好状态。这时的东晋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对当时的前秦来说,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

朱大渭评:谢安深知,“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也”……

王夫之说:“谢安任桓冲于荆、江,而别使谢玄监江北军事,晋于是而有北府之兵,以重朝权,以图中原,一举而两得矣。安咏诗而取“訏谟远猷”之句,是役也,可不谓谟猷之訏远者与?”

所以,如果论淝水战功,谢安为第一人,当之无愧啊。至于他在战前的任命将领,布署全局,然后外示镇定,以安民心等等这些,相比上面两件大事来说,就已经显得不那么重大了。

第二方面:战术上的功绩

论淝水这回“战役”的胜利,这头功,也不可能旁落,非谢玄莫数。-2`8+墈_书!王/ !哽,辛.蕞^筷*这一战的成功,最重要的,还是他这个“半退而击”的计策,也许这计策看上去不够“仁义”,但是,对于当时的谢玄,外寇入侵自己的国家,在以弱敌强的情势下,他是拿定了主意,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一仗打赢。那么,凡可得胜者,胡不可以为之呢?正像《孙子兵法》开篇中所说:兵者,诡道也。

其实看谢玄这一生,先当了六七年的司马,然后34岁统领北府,然后胜淮南,胜淝水,然后领兵北伐,一直打到了冀州,到谢安去世第二年,才终于不再当将军。不完全统计一下儿,大小战役,他指挥北府兵先后打了十几仗,而且淝水之战前的那些,都是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必须回回以少胜多。谢玄却始终屡战屡胜,不管当时情况有多难。我们的史料当中,对战争的细节,总是记载得特别少,所以这其中到底有啥谋略,也就很难弄得明白了。

那句话说得好啊,兵者,凶器也。这战争总是无比残酷的事。倘若谢玄不是颇通些用兵之道的话,他也未必能一路胜利地走到今天啊。没准儿,要那样儿,他就成了又一个“白望”了。

另外,洛涧大捷中,以5千人突袭,破梁成5万,并斩了10名前秦将领的刘牢之,同样功不可没啊。他虽然最后不在淝水前线,但洛涧一捷,给了东晋上下以信心,为淝水之战的获胜,打了一个漂亮的揭幕战。所以,论起淝水战功,自然也要为刘牢之好好书上一笔。

第三方面:前秦失败的原因

这个也得分“战略”和“战术”两方面来说呀。

在战略上:苻坚急于去抢得正朔,为了解决国家内部的棘手问题,于是决意攻打东晋。但事实上是,这个时候两国的形势对比,前秦是没有能力消灭东晋的。这是苻坚犯的最大错误。如果是顺自然之道而为的话,那么这场战争就是不该发生的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