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真名士,自风流:谢安这个人 > 第57章完结

第57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真名士,自风流:谢安这个人第57章完结

直到天色渐晚,谢安一看,这些人也都渐渐不再闹腾了,于是就下命回府,然后召集众人,开始排兵布将。_求?书.帮¢ *埂¢新?嶵\全`史书载,就在这一夜,谢安“指授将帅,各当其任”。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瞧一瞧,谢安这个战略,到底是怎样部署的。

第十章 决战在豫州

决战在豫州

说到淝水的“战略”,可能很多朋友,都会有点儿疑惑,难道淝水之战,还有详细的战略吗,别说东晋,就连作为进攻方的前秦,苻坚采用了什么战略布署,好像也早被我们忘记了,只是对那“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大溃败,还有那么点儿印象。其实这场战争,并不是这样简单噢。无论是前秦,还是东晋,可都是有自己的一套,而且,还都弄得很有门道儿呢。我们就分头来看看。

一:决战的舞台

要想把这些事儿搞清,还得先从这个很繁琐,但又无比重要的东西开始说,这就是,地图。我们就简便点儿来,只说上下左右,不论东西南北。

淮河上下的地形:

现在我们就把目光集向——淮河,因为这条大河的南岸,正是这场战争发生的舞台,而且,双方用兵,都必须要凭借淮河以及它的支流的地理条件。?w_e*n_x^u-e,b~o·o?k′.,c.o¢m¢

那么,图中间是淮河,从右往左来,淮河下游最重要的,是哪里呢,就是我们在淮南之战中提到的重镇,淮河南岸的淮阴。谢玄把秦军赶回了淮北,这个重镇就一直在谢玄手里。然后沿河而上,是洪泽湖,再向上,就是另一个重镇盱眙。这个重镇也在谢玄手里。接着往上游走,就进入了豫州地界,几百里,淮河没有大的支流。接着走,就会到达对这场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第一条大支流——洛涧。洛涧发源于长江淮河之间,向北注入淮河。我们渡过洛涧,再向上游走个一百多里,就会到达淮河的第二条大支流,这就是著名无比的淝水了。(这里的“支流”只是针对这场战争来论的,以便大家看得简略些)。淝水和洛涧一样,也是从南向北注入淮河。不过,淝水跟洛涧可有一点不同:淝水的上游通过巢湖,最后可以直达长江!那就是说,对水军来说,从建康到淝水,就是一条通路。-如`文!网· ~最/薪′蟑?結,哽·歆/哙/(这里有点儿复杂,不过,了解了豫州境内的这两条支流,洛涧和淝水,就基本够用了。)

淝水四周的地形:

淝水的右面,就是八公山,八公山往北一点儿,就是淮河。淝水的左面,是寿阳城(现在的安徽寿县),所以我们都说,淝水古战场,就是在寿县啊。苻坚就是站在寿阳城上,眺望淝水对岸谢玄的军队,结果看着八公山上的草木,个个都像晋军似的。

东晋建康的地形:

前线这边儿差不多了,还得回来说一下儿大后方。其实,在那时候,建康的长江渡口,一共有两处,东面的这个渡口,江南这边儿叫京口,相对着京口,江北那边儿叫广陵,属徐州。西面的渡口,江南这边儿叫采石,江北那边儿叫历阳,属豫州。要攻破建康,你要不走广陵,就必须得走历阳。淮南大战时,彭超他们就是看上了广陵嘛。

那么了解了这些,再说起双方的战略部署,就能够很容易地明白了。

二:苻坚的战略

从最薄弱的地方下手

苻坚这一回选择了进兵豫州,为什么呢?因为这时,东晋豫州的防线是最薄弱的。上游有荆州军,下游有北府兵,哪个也不那么好对付。打下游,上回丢了14万;打荆州,一个费劲,一个他现在也不感兴趣。这个中游的豫州,正是两大防线的交接处,豫州刺史桓伊,带的军队也不多。那么集中兵力,拿下豫州,然后夺历阳,攻建康,难道不正是最好的选择?

压制东西,直取中州

苻坚要实现他这个战略目标,可是做了整体布署的。基本上是兵分三路:

一路,也就是西路,他派出了姚苌、慕容垂他们,大约5万人,到上游去遏制住桓冲的策应,让中路的前锋主力打得安心。另一路,就是东路,由梁成,王显等一大堆名将率领,进兵洛涧,也大约有5万人,打算挡住谢玄从广陵出发的北府兵。(一种说法是,这个梁成和王显是从彭城出发的,也就是那个“幽冀之众汇于彭城&rd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