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真名士,自风流:谢安这个人第54章完结
民族问题真是渗透到了这个战争的每一个细节,让你根本无法解决。^墈,书^君- ,庚?鑫*醉-全^所以,最后前秦的“大军”,就只好垂头丧气地上了前线,去迎战人家一心要保家卫国、恨不能殒身不恤的北府兵。
二:失败是必然的结局
说到这里,我们就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了:
公元383年的秦晋战争,是一场前秦不可能取胜的战争。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苻坚的20多万氐族精锐(以骑兵为主),能不能攻下建康?答案是否定的呀。
我们来看看,大家常提到的几个偶然因素:
一个说法:淝水秦军溃败,是自己跑的,这是个偶然的胜利(其实这场战争并非“自溃”,这个我们后面会说到)。那么,就假设秦军士气高涨,一个也没有逃跑。
(其实这个说法儿有些不合理。因为“溃败”在古代战争中很常见,同样,王猛6万对慕容评40万时,一半儿也是“溃败”。任何“溃败”,都是统帅自己的原因,可不是什么“侥幸”。!E¨Z-晓?说`旺\ -免¨沸_越·独^总不能说谢万弄丢了15000人,不是谢万的错吧。)
再一个说法:朱序临阵向谢石透露了秦军内情,没这个偶然,晋军也胜不了。那么就假设朱序没向谢石提供这个情报。晋军完全不知道秦军的布署。
如果这样,就没有常说的“偶然”了,那么再看这场战争。
这时,苻融的前锋军25万人中,苻坚已经派出了慕容垂和慕容暐的鲜卑兵,去对付桓冲。战后,慕容垂因为没有参加淝水之战,得以保全,一共3万人。那么这俩人就按一共5万计算,苻融这边就剩下了20万。然后,洛涧一战,刘牢之打败梁成的5万人,秦兵死了15000。就算剩下的秦军一个没逃,都归队去了(事实上不可能),那就是35000。那么这个前锋军,就成了18.5万。这个18.5万,就是苻坚跟谢玄夹淝水决战的总数。
这时候,谢石,谢玄,桓伊,谢琰共带了陆军水军8万人。桓伊的军队应该是他豫州的部下,主力还是谢玄的北府兵。¨齐^盛^暁`税·王* _追*嶵.辛*章^踕/
那么好,双方都士气高涨,然后硬碰硬地来。8万以北府兵为主的晋军,对18.5万前秦军,东晋有没有得胜的可能呢?淮南之战时,彭超、俱难14万大军,一路进逼,士气高涨吧,在三阿,谢玄是以3万北府兵,将彭超俱难杀退的。然后节节胜利,直到全歼秦军,如果按这个比例算的话,北府兵为什么不能得胜呢?
如果这样说,可能还不合理,那就再退一步,北府兵打不过这18.5万秦军,但以北府兵的士气和战斗力,还有谢玄谢琰不会退缩的精神(这一点淮南之战已经能看得很清楚。淝水之战时,谢琰还是第一次上阵,居然第一个表示要出来挑战秦军),就算失败,就算这几个人都死在了淝水战场,晋军全军覆没,那么,北府兵肯定也会对秦军造成沉重的打击。就算只消耗掉了那个8.5万的零头吧。
那这时前秦就剩下10万人了,这时,苻坚再调整,从淮河边的寿阳,进军到近600里以外的建康,兵临长江。我们比照淮南之战,秦军距广陵100里时,谢安在建康布防的事,那么苻坚这10万人进抵长江时,东晋的长江防线,就早已周密布好了。淮南之战时,谢安曾派毛虎生以5万人镇姑孰,毛安之以4万人屯堂邑,谢石带水军守长江。东晋保卫京师的的中央军不及西晋多,但还是能够补充一两万。
那么最后,东晋就会和前秦以相当或者稍弱的兵力,隔长江对峙。前秦以这10万不习水战的北人,怎么打这个“渡江战役”?东晋只要守住长江,不必出战,苻坚也一点儿办法也没有。而且,江南的流民和士族的荫庇人口,随时都可以补充兵力,越拖,东晋这边儿兵越多。
苻坚会不会动用他的中军呢?当然,如果淝水前秦打赢了,这些人也暂时不会跑。那就会出现什么情形呢?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日本人占领了东北,然后就征了几十万中国人当伪军,命令他们去进攻华北。这个仗可怎么打呢?在苻坚又不占多少优势的情况下,这些汉人要不临江倒戈,逃奔东晋,那就是怪事了。
所以说,公元38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