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和珅全传:从御前侍卫到军机大臣第96章完结
把持教育和考试
和珅的触角伸得很广,他甚至还控制国家教育和考试的权力。!暁*税¢宅. ′已,发*布.嶵?新?蟑¨結?先后担任教习庶吉士、经筵讲官、翰林院章院学士等职务。他利用这一便利,控制了部分官吏的遴选权。
乾隆六十年(1795年)会试,左都御史窦光鼐任主考官。发榜时,人们发现,第一、第二名竟然是浙江举人王以晤、王以衔兄弟二人。而窦光鼐任浙江学政多年,和珅认为一定是他偏爱自己的门生,在考试时做了手脚,要不然哪有这么凑巧的事情。于是恳请乾隆帝派纪晓岚和他一起进行复试,并借机“兴大狱以倾窦,复试日,使卫士环列稽察之”,复查的结果是,王以晤以试卷“疵累甚多”除名,王以衔得以参加殿试。后来,皇帝御览的十本殿试卷子中,王以衔仍高居第一名!
乾隆感到很奇怪,就连和珅与诸大臣也都面面相觑,于是上奏说:“此次阅卷诸臣皆秉公认真,并无亦无私弊,如有失当,何妨易置?”乾隆帝则说:“若此则彼之兄弟联名,或出偶然,科第高下,殆有命焉;非人意所能测也,何必易置!且既拆弥封而再易置,则转不公矣”。\求-书¨帮+ `唔+错/内/容_这也算是一种巧合吧,遂拍板定案,窦光鼐等人这才免除了革职或交刑部议处的厄运。
由于和珅经常主持会试和殿试,因而对乾隆的出题习惯已经了然于胸,往往能够猜个八九不离十。于是他便常常进行“押题”,而且往往一押就中。因此,和珅常常把押中的题目告诉出钱的学子,因而考中者甚多。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乾隆帝下令以江南儒生蒋衡所进自己整理过的《十三经》刻石于太学,并命和珅、王杰为总裁,以董诰、刘墉、金简、彭元瑞为副总裁,金士松、沈初、阮元、瑚图礼、那彦成随同校勘。乾隆帝在上谕中称:
自汉唐宋以来,皆有不经之刻,所以考定圣贤经传,使文字同归于一是,嘉惠艺林,昭垂奕,甚盛典也。但历年久远,碑多残缺,即间有片石流传,如开成绍兴年间所刊,今尚存贮西安、杭州等府学者,亦均非全经完本。*x-i,n_x¨s¨c+m,s^.¢c\o′m\我朝文治光昌,崇儒重道。朕临御五十余年,稽古表章,孜孜不倦,前曾特命所司创建辟雍以光文教,并重排石鼓文,寿诸贞珉。而十三经虽有武英殿刊本,未经勒石,因恩以前蒋衡所进手书十三经,曾命内廷翰林详覆舛伪,茂弃懋勤殿以年,允宜刊之不版,列于太学,用垂永久。
这次刻石引发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当时主要负责此事的是和珅和彭元瑞,彭元瑞凭借自己的功劳和贡献获得乾隆帝的肯定,并给予缎匹、笔墨的奖励,而同为负责人的和珅因为没有做什么具体的工作,没有得到任何奖励,和珅自从受宠以来,哪里受过这般“窝囊气”?就以“非天子不考文”为由攻击彭元瑞所作的《乾隆御定石经考文提要》,并令人作《考文提要举正》,本以为胜券在握的和珅,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乾隆对此并不认同。和珅还是咽不下这口气,竟派人将彭元瑞所改古字全部挖去。清朝的姚元之在《竹叶亭杂记》卷四中对此有记载:
太学石经凡一百九十碑,为江南拙老人蒋衡书,乾隆五十七年始勒石。先是五十六年,高庙欲勒石经于太学,初命彭文勒瑞司校雠,金司空简司工。五十九年(应为五十六年),高庙启跸幸避暑山庄,文勤不随扈,命每晨携笔砚至乾清宫遍校内府所弃宋刻各本,金司空备食。文勒因得观人间罕见之本,考其同异,著为一书,名曰《乾隆御定石经考文提要》。凡蒋书不合于古者,俱改正之。碑成,文勤奏曰:“石经将垂训万世,只臣与金简二人列后衔,臣以未学,金又高丽人,恐不足取信。”因加派和相国珅、王文端杰为总裁,董文恭诰、刘文清墉及金司空、彭文勤为副,金司空士松、沈司农初、阮制军元、瑚太宰图礼、那太宰彦成随同校勘,独文勤得邀宫衔,并命仿《五经文字》、《九经字样》例,每经勒《考文提要》于后。和相国嫉焉,大毁《提要》不善,并言非天子不考文,议文勤重罪。高庙(乾隆帝庙号)谕曰:“彭元瑞本以《乾隆御定石经》加其上,何得目为私书?”和计不行,乃令人作《考文提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