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第89章完结
李陵兵团五千人,最后死里逃生的只有四百余人,令人扼腕叹息,这些可都是荆楚勇士,中国好男儿啊!
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城,武帝刘彻发了半晌呆。¢天~禧/暁¨税′惘^ +毋¢错,内.容,这这这……怎么回事呢?先是赵破奴全军覆没,然后是李广利大败而归,幸赖赵充国之力,才避免全军覆没的下场,但紧接着刘彻寄予重望的李陵再度全军覆没。
刘彻的失望达到了极点!
又过了数日,前方传来准确的情报:李陵已经投降匈奴。
刘彻由失望转而变成愤怒了!士兵们都战死了,为什么作为主将的李陵却投降了?李陵,你太贪生怕死了!没错,赵破奴也被俘虏过,但那是被俘,你李陵是投降,是变节!
李陵投降引发了一场冤案。
当时所有朝廷官员,齐声讨伐李陵,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为李陵说了几句好话,司马迁说:“李陵率领不足五千人的步兵,深入匈奴戎马之地,对抗匈奴数万精锐骑兵,使匈奴人伤亡惨重,救死不暇,匈奴以倾国之兵追击围攻,转战千里,直到矢尽路穷,士兵以空弩对抗白刃,仍然顽强苦斗,李陵得部下的效死,即便是古代名将也未必可以做到如此。~纨`夲?鉮¢占` .唔+错*内′容?”
如果司马迁就说到这里,可能还不致于惹祸上身,但是缺乏政治敏感的司马迁居然说道:“李陵之所以不求一死,乃是因为他想找到合适的机会,返回中国,报效朝廷。”
司马迁说得对不对呢?有可能是对的,也许李陵真的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李陵投降是事实,司马迁这样说,乃是为投降行为做辩护,虽然不无道理,但在汉匈两国正在生死决战的关头,如果说李陵投降是为了曲线救国,那么势必打击士气,每个人投降后都可以自称要曲线救国了。
司马迁没有想到这番话会带给自己终生的耻辱,武帝刘彻听得勃然大怒,下令将司马迁处于腐刑。刘彻后期暴戾无度,喜怒无常,司马迁所说虽然过于梗直,但李陵力战而降,终究不是出自内心,所以司马迁说的也是人之常情,即便语言有失,也罪不致此,这是一桩千秋冤案。,零·点+看_书/ ¨首?发′
刘彻虽然暴戾,但是却不糊涂,过了一段时间后,刘彻心生后悔,悔当初没有给李陵提供援兵,致使李陵孤军深入,刘彻叹道:“唉,李陵出发时,我就下诏要强弩都尉路博德率领骑兵前往接应,没想到路博德这个老狐狸竟然使出奸诈手段,不肯出兵。”
其实刘彻还是怪错人了,路博德固然耻于居李陵之下,以委婉的方式拒绝出兵,但真正命令李陵孤军深入的不是路博德,正是刘彻本人。
刘彻仍然十分爱惜李陵的将才。在李陵投降一年多后,刘彻命令公孙敖率领骑兵深入匈奴,这次出征的目的,便是解救李陵。
然而公孙敖这名老将,沾了卫青的光,成为军界的不倒翁,其实并没有什么军事才干,这次深入匈奴,仍然是无功而返,但他对武帝汇报的一番话,却要了李陵一家人的命。公孙敖对武帝说:“我在匈奴抓到了几个俘虏,根据俘虏的供词,原来是李陵投降后,就传授给匈奴人防备汉军的战法,所以我这次出征,一无所获。”
公孙敖这名庸将,倒会把自己无功的责任推到李陵身上。喜怒无常的刘彻听罢又是一阵暴怒,下令族诛李陵的家人,李陵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全部被斩首。
远在匈奴的李陵得知这个噩耗时,惨叫一声,当场吐血晕死过去。
李氏家族,为汉家奋斗数十年,却成为那个时代的悲剧人物。李广与李敢之死,前文已详述,李陵家人被诛杀后,李敢的儿子李禹被人告发,密谋逃亡匈奴追随李陵,也被捕杀。
李陵从此心念俱灰。
过了不久,中国的使节到达匈奴,李陵满腔悲愤地对使节说:“我身为汉朝将军,率五千步兵,横行匈奴,只是因为没有援军,以致于落败,我有做什么对不起中国的事,以致于皇帝要诛杀我的家人?”李陵言罢,声泪俱下。
使节见之亦动容,对李陵说:“只因为公孙敖将军称李少卿(李陵的字)教授匈奴人防备汉军的战法。”
李陵悲怆地说:“教匈奴人兵法的是李绪,不是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