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大清商埠 > 第182章完结

第182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大清商埠第182章完结

李永标阴着一张脸,端起茶碗,潘振承赶忙朝李永标和吴尔韶行礼,退了出来。`狐^恋¨蚊,穴\ ~蕞.歆*漳`节*更!鑫!快^他感觉李永标有一股说不出的味道,缺乏大气,阴不阴阳不阳的,不像有的官员,恩威并重、软硬兼施的权术玩得炉火纯青;更不像他的前任唐英,是个性情中人,喜怒哀乐溢于言表。李永标的师爷,也不见得精明强干,老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打转。

潘振承站江边吹了一瞬江风,头脑慢慢清醒,李永标与师爷的问话,虽然缺乏技巧,目的却很明显:了解事情的起因及内幕,以便对症下药纠偏。潘振承不能说出内幕,为了维护唐英的名誉,也为了保护自己,只能装聋卖傻。潘振承意识到,李永标对他的回答很不满意,但他如果说出真相,可能会引起更大的灾祸。

潘振承感到一阵瑟瑟的寒意,对方权势熏天,他用不着与你斗智,权势可使一切智慧苍白无力。

守关之道

李永标出任粤海关监督,深感责任重大。这份责任,并不是关务本身,而是皇恩重于泰山,内务府对他的期望太大,要求他做一位经得起地方官责难的关正。*s¨i¨l/u?x_s?w·./c?o\m~

唐翁的错误看似明显,但是,纠偏还真不好下手。唐翁与范瑞农根本就没下书面关令,也没派关吏或十三行保商口头传达弛夷妇禁。这个姓潘的行商太狡猾了,一问三不知,他是有难言之隐,还是不想配合?

李永标带吴尔韶去拜访退隐的老关胥钟汝南。

钟汝南在粤海关做过近四十年书胥,乡试落榜后毅然放弃科举,进海关税馆做清帮书,先后侍奉过十六任关宪。雍正三年杨文乾任广东巡抚兼粤海关监督,他被杨文乾提拔为广州大关书吏,为广州大关的实权人物。杨文乾死后他打回原形做清帮书。乾隆十年李永标做黄埔税馆主事时,钟汝南是他的属下,也许是曾经受过挫折的缘故,钟汝南沉默寡言,埋头做事,从不与哪位上官或同僚亲近,但给人的感觉,世事洞明,城府极深。

钟汝南的草庵在白云山脚下的小溪旁,庵前是花圃,庵后是菜园。花圃种了菊花,尚未入秋,菊花还是青苗,却让人联想起陶渊明的千古佳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0?0¨暁`税`网^ -已?发-布?蕞_鑫+蟑+劫\”李永标与钟汝南寒暄之后,谈起陶渊明,钟汝南称呼李永标的号:“纯九,你来看望老不死,不是为追寻陶公归隐诗的意境吧?”

“汝南公,晚生来向您讨教守关之道。”李永标诚恳道。

“老朽行将就木,说话无所顾忌。老朽问你,是想做个后人记得住的能干关宪,还是混混日子?”

李永标当然想做前者,他不好意思说,抿抿嘴,端起茶碗喝茶,吴尔韶会意,恭敬道:“汝南公,不才的东翁当然想名留青史,比杨文乾还有名。”

钟汝南憋了二十余年,有一肚子的话想找人倾诉,“那好,老朽就谈杨文乾。在老朽见识的关宪中,惟有杨文乾算得上贤能精干,他不亚于田文镜。”

钟汝南打开话匣子,往事历历在目。

雍正三年,在河南巡抚田文镜手下任藩司的杨文乾升任广东巡抚兼粤海关监督。在雍正帝的支持下,田文镜在河南烧火,推行富绅一体纳粮当差、火耗归公。杨文乾在广东烧了三把大火,口岸的官员商人,甚至最卑贱的关丁,全都拎到烈焰中炙烤。

杨文乾的第一把火是创立保商制度。他从十几家洋货行中选定六家实力雄厚者为“行头”,规定只有行头才有承保接待洋船的资格,故而行头又叫保商。海关不直接与外商打交道,保商代为外商缴纳税饷,欠饷由保商代出。保商监督外商在广州遵纪守法,若外商违法乱纪拿保商是问。保商责任重大,然而保商的好处不言而喻,可把外商接到自己的夷馆,拥有与承保外商优先贸易的便利。

杨关宪这一招首先遭到未获保商资格的二三等行商的强烈反对,杨文乾是巡抚,他们只好跑到总督衙门告状。杨文乾没有触动官府利益,总督孔毓珣哼哼哈哈,勉励这些行商来年努力,实力雄厚了自然可以升任保商。二三等行商嫉妒拥有保商资格的一等行商,然而没过多久,保商开始叫苦连天了。为了使保商制度得到贯彻,杨关宪动辄把约束外商不力的保商召到关部去打板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