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唐朝穿越指南: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 > 第28章完结

第28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唐朝穿越指南: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第28章完结

被拎着脖子踢出门外的您,想必是一头雾水,满脸黑线,觉得这老鸨也太不识抬举了!1000两银子嫌少吗?嫌少,哥可以再加呀!怎么直接就轰出门了?难不成哥这银子是偷来抢来的?

恭喜您,说对啦!您要是在唐代,当街掏出银子这玩意儿来买东西,那还真是非盗即抢,要么就是失心疯病人。¢看\书^屋?暁.说′王? ·追~醉¨新+璋^踕,

为什么呢?难道唐朝没有白银这种东西?

白银嘛,当然是有的,但是在宋朝以前,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不把白银作为流通性货币使用。

好比说,我们现代也有白银制品,很多人还会随身佩戴点儿银首饰,但如果您在街上买个煎饼,摘下手上的银镯子当钱使,卖煎饼的大叔收不收?您去苹果店买iPhone,抛出个银锭付账,店员要不要?人家当然不要,苹果店是因为没有检验银子成色和真伪的手段,煎饼大叔除了这个原因,可能还因为找不到那么多钱回您。总之,缺乏“以白银做流通货币”的社会大环境的话,就算大家都知道银子是好东西,值钱,但在一般性买卖交易中,也不会收取的。_k!a!n`s,h_u+a?p.p?.¨n`e?t?

您这就说了,老鸨不收银子,她可以直说呀,哥换个别的东西出价,她也不用直接就把哥踢出门吧!

唉,客人呀,您知道在唐朝要是能拿出1000两银子,这么多白银会是啥来路啊?

大家都知道唐朝的疆域很辽阔,但是金银矿的探测和开采技术都不高明,于是全国每年的白银产量,您猜是多少?大约只有1.5万两。

这1.5万两新炼银,再加上各地地方官搜刮民间存银进献给皇帝的,以及有时候各州郡也把上交的赋税折成银子运送进京,这些白银通常会铸成长方形的银铤,长一尺,宽两寸,50两一铤的比较多。铤面上要刻上或者写上银的重量、成色、来历,进贡人的姓名、官职、年份,等等。

皇帝收到这些银铤,会拿一些铸造各种器具。唐朝人迷信生活中使用金银器可以包治百病、延年益寿,所以这种需求很大。铸成的金银器,皇室自己留一部分使用,也有很多会赏赐给臣下。\飕*飕~暁*税+网_ `罪,新~蟑.结.埂+薪·哙+

当然,皇帝有时候也会把一些收到的银铤原封不动地赏给臣下。另外,有些地方官,特别是产银地区的地方官,也会用白银向朝中大臣进行馈赠或者行贿。

还有一个可能得到大量白银的渠道,比如您家是从事跨国贸易的大富商,跟西域的胡商或者南洋蛮夷们有生意往来,刚刚做完一笔大额交易,对方用金银支付了货款。

明白了这三种主要收银渠道,我们来看您刚才那一掷千银的壮举,会让白莲花母女想到些什么情景。

首先,您说的是1000两银子,那就不会是银瓶、银碗各种银制器具,而应该是标明了重量的银铤、银锭之类。这些东西的来源如下:

第一种,天子赏赐我家的。很好,皇室赐物,时间、产地、来源、进献人都还刻在上面呢,一查就能查到来龙去脉的玩意儿,您老大居然用来嫖妓,真给皇帝老儿和府上长脸啊?

第二种,地方官“送”给您家里的。您是恐怕别人不知道您家里受贿卖官是吧?

第三种,跟外商贸易收来的货款。大哥,既然是商人出身,有点儿经济头脑行不行啊?银子这玩意儿中原老百姓不爱要的,跟胡商们做买卖才是最有用的,明珠暗投,费力不讨好,这是何苦哟。

第四种,半路劫了缴税上贡的车队,或者胡商们的商队,或者半夜穿墙进官府仓库,偷了朝廷的存银,这是急着销赃来了,所以出手才这么不合理的大方。

现在明白了吧?知道人家为什么直接把您轰出门了吧?

拍肩,您也不用沮丧,天涯何处无芳草嘛,穿越者的宇宙位面里更是处处白莲花盛开,只要您下回买初夜赎身的时候,先恶补点儿货币知识就行啦。

比如说,您就是喜欢贵金属那种沉甸甸的手感,觉得劈头砸一大堆金子银子过去才过瘾,够气派,那好,下回去平康坊慰问文艺工作者的时候,记得别带银子,带点儿金铤、金饼子,或者更自然的方式是随身带些小型金银器,球形的香囊啦,为某位红颜知己特意打造的金簪银梳啦。

对,您没听错,在唐朝直接用银子付钱不行,但大额数量的支付,直接用金子倒是挺常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