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帝王师:张居正第119章完结
表面看,张居正所说的知行合一也是在王阳明知行合一范畴内的,其实还有区别。?墈+书·屋/ `哽-薪?蕞¢筷?王阳明当然主张知行合一需在从政上体现,但他是教人和育人并行,也就是说,地方长官不仅是个行政官员,还要是个老师,不仅要落实政策,还需文化育人。张居正却认为,地方长官只要做好身为长官的职责就可以了,不要越位,不可有出位之想,教育并不是长官的事,甚至可以说,对百姓的教育可有可无。因为一个地方长官倘若通过讲学等各种方式,为百姓启蒙,那后果不堪设想。
罗汝芳恰好身兼二职,既是行政长官又是老师。
张居正当国后,罗汝芳恰好回京城述职,两人多年不见,显得分外亲密。张居正问他:“最近在读什么书?”
罗汝芳回答:“《大学》和《论语》而已。”
张居正默然,许久又问:“可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否?”
罗汝芳淡淡地回道:“一直在为讲学做准备,还未来得及研究。”
张居正心里冷笑:什么叫为讲学做准备,这么多年来你在地方上一直就在讲学,还用准备吗?
两人的谈话虽未不欢而散,但张居正已决心不会重用罗汝芳,然而他毕竟还是朋友,所以派他到山东东昌担任知府。′墈¨书!君· .最_芯^蟑/劫\埂!新′筷^三年后,张居正听说罗汝芳在东昌成为儒家高级培训师,气恼之下,再把他调到荒蛮之地的云南,那里政务不繁,百姓愚昧,离政治中心很远,正好发挥他的讲学才能。
罗汝芳很不高兴,在云南待了几年后,讲学成果不错,但影响力不足。他最想讲学的地方是帝国的文化中心北京。1577年,罗汝芳回京述职,对张居正发出抱怨,说他想回京城。张居正知道他心怀不轨,所以给他画大饼:再在云南待三年,马上把他调回京城。
罗汝芳心花怒放,收拾行装就要回云南。可北京知识分子太热情,非要留下他讲课。罗汝芳心里发痒,却碍于张居正的关系,先是婉拒。北京知识分子们非要把他逼上绝路,三番五次来请。罗汝芳终于动心,但有个条件:离京城远一点。
这简直小菜一碟,众人就把他拉到北京远郊门头沟的广慧寺里。.6~妖.看`书~枉` /醉/欣,蟑_劫~埂¢芯¢哙^罗汝芳一发不可收,连讲三天,分文不取。
消息马上传开,张居正得到消息后,暴跳如雷。他说:“罗汝芳在外地讲,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现在居然跑到我眼皮底下讲上了。”
他对朱翊钧说:“按制度,罗汝芳述职完毕就该马上回云南,可他却擅自在广慧寺讲学,应将他革职。”
朱翊钧同意。罗汝芳就这样被革职,直到张居正死后才被启用。张居正对这位老朋友可谓是翻脸无情,毫无商量可言。这当然缘于罗汝芳讲学的内容。
罗汝芳说:“国家的纲纪法度就是桎梏,应该打碎它,砸烂它。”这显然是在挑战张居正持续不断推出的法令,张居正不可能容忍这种行为。
不许王阳明进孔庙
从对罗汝芳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知道张居正废天下书院、禁止讲学的另外一个根本原因:大部分公知分子所讲的课程都是如罗汝芳的“国家法度是桎梏”,而张居正恰好在不停地发布这些“桎梏”。
张居正曾简洁明快、一语中的地表明过自己废天下书院、禁止讲学的见解:“我希望今天的学者,应脚踏实地用功,要崇尚本质,以遵守国家法度为准,以诚心顺上为忠。没得到鱼之前,不要扔了网;没有太平之前,不要撤除防御。我不是说前辈的学说不足学,但如果借前辈的学说而阻挠国家法度,绝不可恕!”
在张居正眼中,理想的知识分子品格应是尊老守成而不虚谈。不仅他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他用的人也必须要这样!
要想熏陶出这样一批循吏,就必须干掉那些满嘴跑火车的公知。张居正不放过任何机会,包括王阳明进孔庙。
张居正当国不久,就有许多心学弟子乱哄哄地吵闹着,要把王阳明放到孔庙里,和孔子并肩而立。在心学弟子们看来,王阳明祖师爷绝对够资格,让一个死人的雕像和同样是死人的孔子雕像站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