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曹操全传 > 第63章完结

第63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曹操全传第63章完结

刘备趁机讨好曹操:“丞相果然箭法高明,世间罕见啊!”曹操非常满意刘备的表现,连忙笑着说:“哪里哪里,这全仰仗天子洪福。·l_o*v*e!y+u,e~d?u,.,o·r′g¢”

然后,群臣大宴于许田。宴后,曹操也不归还皇帝的宝雕弓、金鈚箭,自己挂在腰间。

曹操借许田射猎这件事,以打草惊蛇之计来试探众位大臣的人心向背,趁机树立个人威信,足见曹操智谋的过人之处。

打草惊蛇是一个设法以巧妙的侦察手段去刺探虚实、引诱敌人暴露目标的计谋。打草惊蛇是《三十六计》的第十三计,它的解释为:“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谋也。”意思是说,当对敌情不甚了解、难以摸清时,就要通过各种侦察手段把情况了解清楚。这样做,是发现暗藏敌人的有效办法。其解释接着道:“敌力不露,阴谋深沉,未可轻进,应遍探其锋。兵书云:‘军行有险阻,潢井、山林翳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在军事上,打草惊蛇是一种探听敌军军情的策略。在政治谋略中,它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警告之策。_躌′4,看+书. +无.错-内·容-

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曹操的个人素质,他既善于审察形势,又精于权谋,从而能够采取灵活的方式和手段,制服内外敌对者,保存和发展自己。

曹操见众大臣并不敢公开反对他,心中已经明白了八九分,知道自己已经掌控了朝廷,便越发肆无忌惮起来。

第三章 革新弊政:大刀阔斧巩固政治

恢复农业 建立雄厚经济基础

为了解决军粮不济的问题,曹操采纳屯田的建议。果然,第一年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逐渐完善推广屯田制。连续几年,官库日渐充盈,民生安定。在实行大规模屯田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实行了屯田制土地。曹操还注意兴修水利,使耕地得到及时的灌溉。

为了发展生产,曹操对水利事业也很重视。夏侯惇在陈留郡率战士断太寿水作陂(塘),被称之为太寿陂。这一蓄水工程,不仅方便了屯田将士种植水稻,附近老百姓的私田也借了光,“民赖其利”。

扬州刺史刘馥为了推广屯田,修治和兴建了芍陂、茄陂(又作茹陂)、七门堰、吴塘等水利工程,以灌溉稻田,结果使“官民有蓄”,就是说不仅使官家的屯田生产受了益,也使民家的私田生产跟着受了益。?兰_兰+闻^学_ ?已?发¢布+最`欣¨蟑!踕+

曹操也多次亲自察看地形,结合当时许县一带地势低洼,水量充沛,宜植水稻的特点,因地制宜,亲临现场,推广种植水稻。据地方志记载和民间传说,当年枣祗在许县管理屯田,曾组织军队在许都周围挖了运粮河、高低河、枣祗河等多条河渠。同时,引水灌溉田地,使得粮食产量大增。白田(旱田)亩收十余斛,水田亩收十余斛,粮食储备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有了曹操的号召和鼓励,再加上许都实实在在的成绩,各郡县纷纷实行屯田。“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在河北,刘靖依高粱河立水门,“凡所润含四、五百里,所灌田万有余顷”。贾逵为豫州刺史,“外修军旅,内治民事,遏鄢汝造新陂,又断山溜长溪水造小弋阳陂。又通运渠二百余里,所谓贾侯渠者也”。在淮、颍广开淮阳、百尺二渠,又修陂于颍之南北,溉田万余顷,“自是淮北仓廪相望,寿阳至于京师,农官屯兵相属焉”。徐邈为凉州刺史,“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在河内,司马孚为野王典农中郎将时,于沁水累方石为门,“若天旱,增堰进水,若天霖雨,陂泽充溢,则闭防断水空渠”。

典农功曹邓艾亲自都督陈留、寿春、项城的屯田事宜。经过实地考察,结合经验著有《济河论》,其中详细陈述了治水开渠的方法和策略,后又率领百姓开渠挖河。他在陈留、项城、寿春屯田六七年,积谷三千万斛。以后魏每次进军东吴,大军乘舟而下,达于江淮。既免除士卒长途跋涉之苦,又有丰厚储粮,为抗衡东吴,巩固东南,建立了丰功伟绩。

夏侯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