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曹操全传第31章完结
一天,曹操乘马正在行军,忽然田中惊起一只麻雀。′秒~璋~节?小\税.网+ ^已`发¢布_醉_新~章?洁?曹操的战马突然受到惊吓,窜入麦中,践踏了一大块麦田。曹操于是把行军主簿找来,拟议自己踏麦之罪。行军主簿说:“丞相是军队首领,岂可议罪?”曹操说:“我自己制定的法令,自己却违犯了,如果不惩治,何以服众?”随即拿起剑就要自刎,众将急忙拦住。郭嘉说:“《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丞相总领大军,怎能自戕?”曹操沉吟良久,说:“既然《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那我暂且免死,但也要有所惩罚。”于是,用剑割下自己的头发,扔到地上说:“割发以代首。”他还派人将此事传告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现割发以代。”
曹操割发代首的事传开后,全军上下无不震动。十分佩服曹操这种精神,纷纷更加自觉遵守纪律。军队继续前进,经过麦田时,大家更加谨慎了。¢天~禧/暁¨税′惘^ +毋¢错,内.容,曹操这种严于律己的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加强和提高了曹军的战斗力。
曹操这个割发代首的故事是用一个小小的阴谋实现了大大的目的。当自己的战马践踏麦田时,曹操感到很为难:一方面要严守军纪,另一方面要保全自身。当郭嘉说出“法不加于尊”的古训时,曹操就坡下驴,适时演出了割发代首这精彩一幕,以严肃法令。
其实,曹操完全可以宽恕自己,但他并没有这样做。曹操用了一个小计谋——割发代首。他这样做,既维护了军队的法令,又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同时又能使其他官兵警醒。将自己的头发割下来掷在地上,表示自己受了髡刑。髡刑是古代剃去头发的一种刑罚。在封建社会,人们认为身体发肤是父母给的,毁伤了它就是不孝。因此,割发被列为一种刑罚。曹操的割发,有以发代首的意思。在封建统治者宣扬“刑不上大夫”、“罚不加于尊”的情况下,曹操能够表示自己不置身于法外,确实难能可贵。?看,书?君, ?已?发¢布?嶵^芯.漳!结!
对曹操的“割发代首”,后人多认为这是曹操的诈术,用以收买军心民心,这实在让人不敢苟同。这是他不以己废法、不以情废法的品质。其实,曹操采取这样权变的办法也情有可原。如果曹操真的因为犯自制之法而自刎当场,有这必要吗?在东汉末年,群雄纷纷并起,军阀割据。大多趁乱胡作非为,又有谁因此而自责过呢?相比之下,曹操能“割发代首”,既说明了曹操的军纪严明,自己犯了法也不饶恕,也表明了他图霸天下的决心,这确实极为难得。
曹操出身于小吏家庭,后经自己的不断努力才走向权力顶峰。因此,他对于形形色色的人物,尤其是基层人员的心态很了解。曹操知道,决定他胜败关键的不仅仅是几员将领,更重要的是手下数以万计的官兵。正所谓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为了收买官兵之心,曹操始终把自己与官兵放在同一个标准上,这种做法是曹操的过人之处。
有功必赏 厚待部下收人心
《孙子兵法》中提到:赏罚是军队管理的重要手段。后世的军事学家也指出,赏罚的有效与否在于是否公开、公平,并能够立竿见影。然而,赏罚的手段有很多,曹操的赏罚手段与众不同,他将赏罚与一个将领的荣誉结合起来,创新了赏罚形式。他深知,处于乱世,大家都是为了“居有屋,食有粟”,所以,凡有功者,必大加封赏,并尽可能让每个军士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勇敢向前冲,绝对有好处。他的这种收买人心的做法,在群雄并起的纷乱时期,确实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年,曹操初登铜雀台,挂袍比箭,本是为了欢庆一番。当曹休射中靶心并且引发了一场将军之争时,台上的曹操并没有因为众将失态而生气。相反,他抓住机会,出乎众人意外地对众将均有赏赐。依常理,登台喜庆,大家高兴即可,对于突然发生的争袍之事,不能不说有失曹军本意。但是,曹操对事情的处理方式,可谓高明之举,不仅没有冷了众将领的心,相反却笼络了人心,巩固了自己在众将领中的地位。
仔细分析争袍之事,曹操挂袍,众将相争,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