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汉武帝:皇权的逻辑 > 第18章完结

第18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汉武帝:皇权的逻辑第18章完结

这名士子,名叫董仲舒。*晓_说~C¨M^S. ,耕′薪′蕞¨哙`

他提出来个巨扯淡的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个好,汉武帝欣喜若狂。独尊儒术就是好,就是好来就是好!

好在哪里呢?

好就好在,后宫的窦老太婆,她喜欢道家,喜欢黄老之术!

窦老太婆既然喜欢黄老,那就罢黜了它,让老太婆对着墙角,哭去吧!

史上罕有烂人

董仲舒,因其为汉武帝提供了夺取权力的强大思想武器,因而被视为新一代的袁盎类型的人物。

实际上,董仲舒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烂人。

他究竟有多烂呢?

——董仲舒,他成功地把伟大的儒学思想及智慧,改造成为外壳为儒,内芯实为法家刑名的诡异统御之术。简单说,他把儒学弄成了下九流的儒术。

但,能够把个伟大的智慧思想,改造成为统治天下的刑民之术,这同样也是需要真本事的。¢武·4`墈\书/ ·埂.新?醉?全`公平评价,董仲舒这烂人的智慧,比袁盎高出几千甚至几万倍不止。袁盎,连烂人董仲舒的一根小脚趾头都比不上。

但是,年方16岁的汉武帝,仍然视董仲舒为新一代的袁盎,让他去替自己监视新一代的吴王。

新一代的吴王,名字叫刘非,他的年龄,比汉武帝刘彻大12岁,是景帝做太子时,爱妾程姬所生的第8个儿子。

也就是说,当景帝废掉了长子刘荣时,向皇位发起冲击的,不只是梁王刘武,实际上还有这位比汉武帝大一轮的哥哥刘非。

而实际上,八皇子刘非的夺标呼声,远高于汉武帝。

吴王刘濞发起七国之乱的那一年,小汉武帝才3岁,而刘非已经15了。

15岁的刘非,帅气英俊,勇力非凡,主动上疏,要求统兵作战。景帝欣赏他的能力,赐他将军印,让他领兵击吴。刘非表现得非常好,吴王被平灭之后,景帝就封了刘非为江都王,管辖的地盘,恰恰是吴王原来的吴地。

对于汉武帝刘彻来说,无论后宫的窦太后对他的权力造成多大威胁,但窦太后终究是他的奶奶,没理由夺了他的龙椅。¢齐′盛^晓!说?枉? ¢庚*薪+蕞`全.但新任江都王刘非就不同了,一旦他学着吴王刘濞那样闹上一场,汉武帝的龙椅,可就有点悬了。

景帝时代,是靠了袁盎牵制吴王。这也是袁盎明明知道吴王造反,却从来不吭气,而且景帝事后也不追究的原因——很显然,袁盎是汉景帝派在吴王身边的眼线。袁盎表面上不报告,暗地里实际上是与景帝互通消息的。

而到了汉武帝时代,武帝就以董仲舒为新的眼线,由他负责牵制江都王刘非。

必须承认,董仲舒对江都王的牵制,是非常成功的。刘非在王位27年,从未曾起过反心,而董仲舒也因此成为一代饱学之士,暂时淡出于权力的风潮之外——但很快,这厮书呆气发作,被人拖回朝廷,打到半死。

也就是说,汉武帝还需要新的人手,拿来折磨后宫的窦太后。

他挑选的这个人,名字叫赵绾。

朝中新贵,小人得志

赵绾,山西人氏,饱学大儒。他主要研究《诗经》,是当时名气最大的儒家学者申公的弟子。路上遇到人聊天,必先以《诗经》开头: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寤寐思之,挂肚揪肠,这位兄台你老婆近来好吗?诸如此类。

此外,还有另一名学者叫王臧,他是山东兰陵人——兰陵这个地方,现在改成了毫无诗意的枣庄——王臧和赵绾是同班同学,都在大儒申公座前读书,两人都是当时有名的学霸。

赵绾和王臧这两个人,都是窦婴和汉武帝的舅舅田蚡联手推荐的。

先说窦婴,如前所述,他本来是窦太后的堂侄,因为谏阻汉景帝把皇位传给弟弟刘武,激起了窦太后的愤怒,认为窦婴和自己不是一条心,发布懿旨把窦婴开除出窦氏门庭。当时窦婴在朝廷没法再混下去,就辞职回乡了,等到了七国之乱,汉景帝又把窦婴找出来,再次重用。

实际上,景帝当时心里明白,生母窦太后势力太大,过于强势,等小汉武帝继位之后,摆明不是老太太的对手。正因为窦婴与窦太后不和,所以景帝就故意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