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乾隆十三年((乾隆三部曲第一部第58章完结
刘松龄有这些思想(包括“骂皇帝”等),并不“丢人”。-咸^鱼?墈-书. ·庚_辛·嶵*全·因此也许还拥有了特殊的史料价值(同类的也只有那些朝鲜史料)。其实,刘松龄提出这些批评,不论他的勇气,还是内在的“道义原则”(包括他的“不同政见”、“人权思想”和锐利目光),都是很可观的,不容随意抹煞。
俗话说“一叶障目”,刘松龄等一干传教士,对乾隆仍有许多没看到的地方,但我们不能因此对外来的观察者一概否定。如论清代政治之失,不在所谓“专制”,而在所谓“私心”,朝鲜使臣朴趾源曾说:
清人入主中国,阴察学术宗主之所在,与夫当时趋向之众寡,于是从众而力主之,陞享朱子于十哲之列,而号于天下曰:朱子之道,即吾帝室之家学也。遂天下洽然悦服者有之,缘饰希世者有之。……此其意,徒审中国之大势而先据之,钳天下之口而莫敢号我以夷狄也。……
东南开明,必先天下而有事情,喜轻浮而好议论,则康熙六巡淮浙,所以阴沮豪杰之心,而今皇帝踵而五巡矣。¢白-马/书+院- \已+发,布+最′芯,蟑~洁?0?0\晓′税+旺` *追~蕞·薪~彰-踕·
天下之患常在北虏,则迨其宾服,自康熙时筑宫于热河,……今皇帝身自统御而居守之矣。
西藩强悍而甚畏黄教,则皇帝循其俗而躬自崇奉,……分封名王以析其势。
此清人所以制四方之术也,独于中土似若无所用心,然其心以为,天下之小民,薄其赋敛则安矣,……但天下之士大夫顾无可安之术,则估尊朱子之学大慰游士之心。……一以阴弱中土之士,一以显受文教之名。……其愚天下之术,可谓巧且深矣![24]
似乎清人统治天下,皆为一种“术”之运用,且有“阴”、“显”的两个方面,无论是“尊朱子”,还是“薄赋敛”,并不是像他自己所标榜的样子。[25]尽管朝鲜人的态度已有所转变(如称“清人虽是胡种,凡事极为文明,”[26]“乾隆行宽大之政,可谓贤君”[27],但仍持如此严厉的批判态度。/咸.鱼+看*书- ~追+罪-薪′蟑*踕_
用人则“内满而外汉”,使臣李彝章回国报告里写道:
今则兵权、宥密,专委清人,治民之职,汉人仅参其半,而如客如奴,以此之故,积怨太甚。
朝鲜国王评论说:“乾隆独何心而分别清汉”?[28]乾隆八年考选御史,杭世骏策称:
天下巡抚,尚满汉参半,总督则汉人无一焉,何内满而外汉也?三江两浙天下人才渊薮,……而十年不调者,皆江浙之人。岂非有意见、畛域(之分设)?[29]
或者,就像伦敦大学国际会议论文所说(2010年):
一个“幽灵”,在中华大地徘徊。它来自于北方,在近千年的时间里,挟带着异样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及其强大的武装力量,一次次以少数征服多数,君临了中国。从表面看,它像似中国传统,却又不是,如同“天可汗”制度,带有着“国际背景”。它到底是什么?过去,常把它解释为“民族矛盾”、“野蛮落后”,恐怕也不尽然,或许我们应一步把它视为一种“政治性质”。所谓“清朝统治者”,已有几分接近于“现代政党”。在一般所说的清人受到“汉化”的同时,我们也许更应该注意到这一“外来者”的“异质性&rdqu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