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第134章完结
为了进一步加快进度,德国人还发明了新的技术以减少需要养活的人口数量。~s,h!u·b`x!s`.?c.o-m?战俘以百人为单位集合在一起,这样德国人就可以测试曾经用在波兰人身上的杀虫剂的效果了。借助货车排出的废气,德国人还进行了一氧化碳的毒性试验。因上述技术被大规模使用,这些在1941年秋天被用作进行试验的地点很快就变得臭名昭著:奥斯威辛(Auschwitz)和萨克森豪森(Sachsenhausen)。
入侵后仅仅几周就发生的大屠杀,是德军面对进攻失败和经济及战略计划严重缺陷的病态反应。乌克兰和俄罗斯南部的大粮仓未能带来预想中的产出,这让德国人非常失望并决定让当地人付出代价。不过,正如希特勒在一次谈话中所提到的,这种代价并不是驱逐和迁移当地人口那么简单。因为人多粮少,两类人群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德国各行各业、媒体和大众妖魔化的对象:俄罗斯人和犹太人。
斯拉夫人是极其低劣的种族,他们反复无常,并且对痛苦和暴力的承受能力很强——这一形象在战前就已经牢固地树立在德国人心里。尽管在1939年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后,这种污蔑性的说法有所收敛,但随着德军的入侵又开始甚嚣尘上了。~墈~书*君^ ?首?发-当今学界基本认为,这种印象直接导致了德国人在1941年夏对俄罗斯人种族灭绝的行为。
德国人一直存在反犹太情绪,并且还在战前变得更加强烈。在退位的德国皇帝看来,魏玛共和国(Weimar Republic)“是犹太人所筹备的,由犹太人成立并且靠着犹太人的钱维持”。他在1925年写道:犹太人就像蚊子,“是人类应该想办法清除的公害……而我认为最好的清除手段就是毒气”!这样的态度并非罕见,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的“水晶之夜”(Kristallnacht)就展示出德国人对犹太人态度一致的暴行。这样的事件表明,舆论敌意已经达到了巅峰,犹太人被认为是“以其他民族的血肉和劳动为食的寄生虫”。
犹太人对此类言论和行为的恐惧愈发加深,他们开始考虑结成新的联盟。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后来成为以色列第一任总理的戴维?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试图取得巴勒斯坦阿拉伯领导层的同意,允许更多的犹太人向中东移民。+二,8\看,书/徃^ \免.肺·岳+黩,但是此举并没有成功,一个据称由阿拉伯温和派组成的代表团被派往柏林,并与纳粹政权就如何配合阿拉伯人破坏英国在中东的利益达成了一致。
早在战争爆发的第一个月,即1939年9月,德国人就制定了一项计划,同意把所有的犹太人安置在波兰。至少在一开始,该计划似乎加快了全体犹太人被强制从德国迁出的步伐。事实上,德国人曾在30年代末制订了一系列详细的把犹太人驱逐到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的计划。这一轻率的规划似乎是建立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许多地理学家和人类学家的错误观点上,即位于印度洋西南部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原住民,其人种起源可以追溯到犹太人。
纳粹德国还曾经讨论过驱逐其他地区的犹太人。在过去二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希特勒一直执意推动在巴勒斯坦成立一个犹太国家。1938年春,他公开支持一项将德国犹太人移民到中东地区并为他们组建一个新国家作为其家园的政策。在30年代末,一个由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率领的高级使团曾被派去会见巴勒斯坦犹太复国运动的代理人,商讨如何一劳永逸地解决“犹太问题”。讽刺的是,艾希曼(后来因反人类罪在以色列被处决)发现自己在帮助犹太人从德国移民到巴勒斯坦,这似乎同时符合反犹主义的纳粹领导人以及耶路撒冷当地及周边地区犹太社团领导人的利益。
尽管最终商讨并没有达成一致,德国人仍然被继续视作潜在的有益合作者,即便是在挑起战火之后。1940年秋天,利希组织(Lehi)——后来以巴勒斯坦斯政治团体“斯特恩帮”(Stern Gang)为人所熟知,其成员包括未来的总理伊扎克?沙米尔(Yitzhak Shamir)以及其他现代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