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大明天子朱祁镇第14章完结
王振见祁镇沉睡未醒,只得大声地叫喊:“皇上,起来上朝啦!”
他的嗓门大,祁镇终于被吵醒了。^微\趣\小^说~ _首^发-他在锦被中伸了个懒腰,似乎想起来,可是外面寒气袭人。他眼睛还未睁开,又任性地一头钻进温软的被窝里。
王振急了,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御榻前:
“皇上不肯起来,误了上朝,老臣罪该万死!老臣跪在这里了!”
小内侍们见王先生跪下了,也都一个个在后面跪成一长溜,齐声高喊:“请万岁爷起来上朝!”
这一下祁镇到底给惊醒了,他见王振跪在床前,连忙骨碌碌地爬起来,于是小内侍们蜂拥而上,七手八脚地服侍他穿戴好上朝的冠服。祁镇也来不及漱洗了,在众内侍的簇拥下登上候在宫门口的辇车,浩浩荡荡地驶出皇宫。
其实这段时期明宫的早朝仅是徒具形式而已。少年天子即位,他未曾进学,心智未全,根本没有在朝堂上处理政务的能力。怎么办?于是只能采取权变措施,每天安排几位朝臣在殿上奏报军政要务,由内阁事先拟就处理意见,先一天就交给宫中的司礼监,教小皇帝逐一记牢背熟,上朝时大臣煞有介事地奏报一番,小皇帝则简单地颁发圣谕:“准奏!”或“交××部议处。.k?a\n′s¨h+u\w_u~.?o′r*g\”“发大理寺严审。”如此这般地,众臣与小皇帝像演戏一样走一回早朝的过场,用不了多久御前太监即宣布退朝。
正因为这样,徒具形式的早朝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午朝也被迫取消了。有人建议效法古代故事,在御座之后由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祁镇即位之初,即颁诏尊封皇祖母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尊封母后孙皇后为皇太后,由于宣宗遗诏凡军国重事必须禀报太后,实际上此时太皇太后张氏已成为国家的最高决策者。小皇帝没有能力执掌朝政,由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不失为一个变通的办法。
可是,此议一出,太皇太后坚决不许,她斩钉截铁地说:“不要败坏我祖宗成法!”
实际上,太皇太后顾忌的是,在历史上所谓“垂帘听政”并没有好名声。最著名的是唐高宗的武后,她由垂帘听政进而最终篡夺李氏政权,改立大周朝。·小/税_C*M¢S/ ·追+罪~新!彰-踕_武则天临御天下数十年,雄才大略,最终还难逃篡夺的骂名。自己年近花甲,精力已有不逮,为什么还要做这等费力不讨好的蠢事?现在有治国经验丰富的五大辅臣相助,自己只要从中把好舵,待到祁镇逐渐长大成人,先帝和宣宗开创的基业就能顺利延续下去。
于是,太皇太后提出三项施政大纲:一是悉罢一切不紧急的事务;二是督促小皇帝好好学习上进;三是委任股肱之臣处理朝政。
她还听取朝野的强烈呼声,对宦臣干政的弊端采取断然措施,下令罢撤全国十三个布政使司派驻的镇守宦官,将他们一一召回,只留下南京守备及各边地镇守和徐州、临清收粮及淮浙巡盐的宦官暂时未撤。
遵循太皇太后的指示,以杨士奇、杨荣为首的内阁大刀阔斧地裁斥冗员。首先将教坊司乐工三千八百余人放归乡里。那么多乐工成年累月在乐坊里吹吹打打舞弄管弦韶乐,于国家何益?
几天后,又遣散各地征来修建皇陵的夫役一万七千人,宣宗皇帝的陵寝景陵已经修竣,只待择吉下葬。下一位皇帝尚在冲龄,实在没有这么早营建陵墓的必要,须知一万七千名营建皇陵的夫役,每天得花多么大的开销靡费啊!将他们放归郡县勤耕务农,又能收获多少粮食?
几个月以后,太皇太后又令将光禄寺的膳夫减少四千七百余名。这三项裁撤举措,大大减少了朝廷的支出,对日渐逼蹙的国家财政无疑是个大大的缓解。
这一切新政都是用新登皇位的英宗皇帝的名义颁诏实行的。年方八岁的小皇帝虽然每天清晨极不情愿地被叫醒上早朝,可他对自己做的那些决策茫然无知。所有朝廷实行的新政都是太皇太后与内阁商定后施行的。
当时,经过试验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程序:中央及地方所有朝臣的奏疏汇集于通政司。本应由通政司在早朝时汇呈皇帝御览,奈何小皇帝不管事,通政司只得选取重要的奏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