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沉冤录第52章完结
九月一日,邓承修上了一道奏折,言辞激烈,直指王文韶名声败坏,推举王文韶进入军机处是前任军机大臣沈桂芬的一大失误。~d¢i.y-i,k¨a*n~s\h~u-.+c′o+m?邓承修还指出,王文韶被弹劾后,没有被解除职务,导致负责审理云南报销案的麟书、潘祖荫等人投鼠忌器,难免不瞻前顾后,有意包庇。而且,具体负责的官员们声气相通,有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得不说,邓承修的这道奏折相当凶猛,来势汹汹。但是也许是情绪太激动了,反而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首先是王文韶以退为进,主动上奏,请求罢免自己的官职。很快,宫中就传出圣旨慰留。同时,作为对邓承修奏折的回应,圣旨命令亲王奕誴、翁同等崔尊彝、潘英章到案后,会同麟书、潘祖荫一起查办。这等于是给云南报销案增加了两名负责官员,增强了办案力量。清流党人的第三波攻击,也同样被挡了回来。
可见,王文韶在朝廷的根基,不是清流党人的一两道奏折能够动摇得了的,要想扳倒他,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证据,证明王文韶的确参与了报销丑闻。¨兰`兰·蚊\血¢ ¨醉.芯!漳\洁?埂-新*筷*那么,清流党人能找到这样的证据吗?这桩被当作党争工具利用的云南报销案,又将如何发展呢?
第三回 扳倒王文韶
云南省为了报销积压多年的军费,花钱收买相关官员,酿成了云南报销案。此案被当时清流党人当作了党争的工具,一心一意要扳倒军机大臣王文韶,无奈没有真凭实据,清流党人发动了三波攻击,都没有动摇王文韶的地位。
事情有的时候真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清流党人的第三波进攻再一次无果而终的第二天,九月二日,之前声称对银两用途一无所知的天顺祥银号掌柜王敬臣,也许是因为被拘捕关押几十天,思想防线崩溃了,主动向刑部办案官员交代了有价值的信息。
之前,王敬臣只承认云南粮道崔尊彝、永昌知府潘英章来银号汇兑过银子,现在他供称两人在办理业务的时候扬言,这些钱都是拿来打点北京相关的衙门和人员的,是用来办理军费报销的。′z¨h′a~o-x^s·.?n\e/t`这一条信息,就坐实了云南报销事件中的确存在行贿受贿行为。王敬臣供认的第二条有价值的信息是,崔尊彝通过天顺祥银号,转交给了中间人、太常寺卿周瑞清两封信。至于信里写了什么内容,王敬臣说自己确实是不知道。
负责此案的刑部尚书麟书等人一边将情况上奏,一边派人紧急捉拿经办云南报销事务的户部书吏褚世亨、工部书吏张兆鸿和周仁溥三人。经过“连日熬审”,褚世亨供称,办理云南报销的还有户部云南司书吏张瀛、卢良驹,公文草稿是这两个人草拟的,此外,户部书吏陈瑞轩、沈鸿年负责复核。刑部又赶紧抓捕上述四个人,结果除了张瀛外,其他三个人都突然失踪了,极有可能是听到风声后潜逃了。
朝廷接到报告后很快下旨,将太常寺卿周瑞清正式解任,听候调查,同时严厉要求他交出崔尊彝的那两封信,以供查证。周瑞清很配合地上交了那两封信。遗憾的是,这只是两封官场上相互寒暄、问候的一般书信,并没有涉及军费报销的内幕交易,对此案并没有帮助。
至于那些潜逃的书吏,朝廷认定他们“畏罪情虚,已无疑议”。如果他们没有做亏心事,为什么要闻风潜逃呢?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云南报销事件存在黑幕。朝廷命令严肃处理看管不严的户部官员,同时通缉在逃的三位书吏。
现在,终于有实实在在的证据表明云南报销事件有问题了。所以,潘祖荫、麟书奏请户部、工部重新查核云南报销的款项。朝廷很快同意,由翁同负责,抽调了八名有经验的工部官员,重查云南报销事件。此后,云南报销案的车轮开始缓慢而扎实地向前进。
被捕的张瀛抗压能力很差,进了刑部大牢后很快就招供了。他承认云南永昌知府潘英章曾拜托户部的官吏在办理云南军费报销的时候“高抬贵手”,并许诺重金相赠,自己和部中的其他管理人员都不同程度地收受了好处。张瀛在招供的时候,专门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收受的贿赂:“笔墨费”,此项费用在户部办理报销事务中是按照惯例收取的。他的供词,彻底坐实了户部官吏收受贿赂,徇私枉法,进而证明了户部管理混乱,送礼行贿已经形成了风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