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普京的铁拳 > 第37章完结

第37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普京的铁拳第37章完结

在金融领域,变相的私有化之风也日益盛行。′1+4?k,a^n?s?h*u/._c!o~m?在这个阶段出现的大银行,大多数是借助于原来的专业银行分支机构私有化组建起来的。例如,由苏联工业建筑银行分出了俄罗斯联邦工业建筑银行、圣彼得堡工业建筑银行、莫斯科工业银行、莫斯科跨地区银行和几百个其他银行。也有的商业银行是在中央政府部门财务局基础上建立的,原来的财务局长或者副局长就变成了银行董事长。寡头控制下的银科姆银行、梅纳捷普银行、信贷银行、首都银行也成立于这个时期,它们的资本实际上都来自国家。此外,共青团干部和政府官员们还通过苏维埃分配体系的私有化,在国家供销机构和商业机构的基础上建立交易所、合资企业和大型商社。

在戈尔巴乔夫下台前,统一的“全民”国家所有制已经严重失控。管理人员变成了所有者。国家官员、党的职能人员、共青团积极分子成为最初类型的俄罗斯企业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和“新俄罗斯人”。据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所精英研究室的调查统计,75%以上的政治精英和61%以上的企业精英,是从原来的苏维埃官员中产生的。~秒~彰¨踕,暁`税,枉+ +更,薪?嶵!全?对此,连叶利钦都不得不指出:“我们争论私有化是否必要已经长得令人不能忍受。同时,那些党和国家的精英们已经积极地进行他们个人的私有化了。其规模、其劲头、其虚伪都令人震惊。苏联私有化已经搞了很长时间,但却是混乱的、自发的,并常常是违法的。今天,有必要掌握主动。我们决心这样做。”

叶利钦“掌握主动”的做法,便是名满世界的“休克疗法”。 “休克疗法”以政府积极推进私有化为核心,俄罗斯联邦政府以证券私有化、——全权委托银行、开放金融市场等措施,直接促成了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融合,成了寡头阶层的助产剂。

俄罗斯私有化是从无偿发放私有化证券起步的。在1992—1994年间,俄罗斯联邦政府给每个公民(1.49亿人)分发面额1万卢布(按1992年汇率计算合72美元)的证券,每人只要象征性地支付25卢布,即可获得面值1万卢布的购买券。+二\8/看*书.徃¢ *嶵·薪`章?踕.埂_鑫!哙?凭证可购买企业股票或入股投资基金,也可有偿转让或出卖,数以千百万计的俄罗斯人成为股民。但俄罗斯经济迅速滑坡,恶性通货膨胀爆发,1992年通货膨胀率达到2501%。广大民众迫于生计,纷纷出卖私有化证券,寡头阶层乘机廉价收买。人手一份的私有化证券曾被许诺可以换两辆伏尔加轿车,如今却是以一瓶伏特加的价钱易手。私有化证券向寡头们手中集中,于是企业实质上完全落入寡头的控制中。

由于俄罗斯私有化的方式,原国有资产的大部分被以很低的折价转让给新的所有者。大型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基本立法指导原则是:通过股权在居民中的广泛分散化,建立由雇员管理的企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内部股落入原来的管理者手中或被置于其控制之下,往昔的“红色厂长”摇身一变成了企业主。由于市场秩序混乱,政府管理部门失职,腐败成风,资产评估机构职能扭曲,股份制改造成了寡头们瓜分国有资产的一次盛宴。俄罗斯政府将部分国有企业或国家控股的企业实行公开拍卖,寡头们通过钱权交易,按照大大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收购。

俄罗斯的私有化基于对国有企业资产的不准确估价。在估价中,以俄罗斯各公司1992年7月的账面价值作为公司的基础价值,未考虑无形资产的因素,也未根据通货膨胀对价值进行调整。这一决定使寡头们可以用非常优惠的条件购买国有资产,不管是通过拍卖方式还是通过内部购买方式。因此,最后俄罗斯整个产业的总值之低让人吃惊。当证券私有化1994年6月结束时,俄罗斯的产业总值还不到120亿美元。据统计,俄罗斯500家大型国有企业实际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但只卖了72亿美元,给国家造成的损失达上万亿美元。1992年—1996年,私有化进款占俄罗斯联邦政府预算收入的比重仅为0.13%~0.16%。仅1996年一年,俄罗斯因国有企业私有化造成的损失就比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苏联造成的损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