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大宋帝国三百年:真宗赵恒 > 第68章完结

第68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大宋帝国三百年:真宗赵恒第68章完结

好消息是,西北的李继迁死,他的儿子李德明尚幼。.卡`卡-暁,税/徃! ′最?欣^蟑¢劫\埂^芯^筷′这个好消息的意义在于,西夏,似乎可以有了新的变局,现在看,存在可能性。

但契丹主到了鸳鸯泺之后,只不过保持着一种军事高压,并没有行动。

李沆就在此际死去,不久,寇准入相。

到了秋季,契丹开始派遣小股部队也即“游骑”深入河北深州等地,攻城略地,稍稍不利,就率军退却。飘忽而来,飘忽而去,徜徉之间,似无斗志。寇准当即判断:这是契丹在骚扰大宋。就给真宗上书,要朝廷拣选将帅、骁勇,分别据守要塞,防备即可。

不久,契丹主到了幽州。

寇准又完成了一个判断:这次,契丹不是骚扰大宋,而是准备入侵大宋。

果然,契丹南京统军萧挞凛带领草原铁骑,开始分头掳掠威虏军、北平寨等地,又更南下百余里,侵扰保州、定武等河北边境要塞,几次行动,大宋边防军都在防御战中,稳如泰山,萧挞凛没有得手。于是引兵向高阳关腹地而来,又不得逞,再转战于河北中北部,做出向着河北中南部进军的态势。?x,k¢s·w~x¨.`c~o!m¢

萧挞凛所部,号称精甲骑兵二十万。

但在前一年,也即咸平六年(1003)时,契丹朝中一个供奉官名叫李信,投降了大宋。他向大宋透露了契丹的军政现状,大略为:契丹国中管辖的幽州地区汉人兵马,称之为“神武、控鹤、羽林、骁武”等,总数在一万八千余骑。其他契丹和诸部落,以及山后诸镇,总约十万八千余骑,这之中,有一万五千六百骑,常用来扈卫契丹主,剩余九万三千余骑,就是常用来南侵的骑兵。

所以,萧挞凛所谓“二十万”骑兵南下,似有虚张声势、恫吓大宋的用意。古来远征,多夸大将士人数,草原似乎也不例外。但后来契丹举倾国而来,骑兵人数即使达不到二十万,也相差不会太远。

真宗在便殿召集文武开会,问此事该如何应对。

毕士安与寇准一条条地谋划了防御战中的要领,二相意见一致,真宗也认同。随后,真宗又主动提出御驾亲征,君臣合议,也赞同。亲征的地点,君臣认为应该在澶渊,这个意见也高度一致。但在亲征的时间上,寇准与毕士安有了分歧。毕士安认为应该略等一等,到了仲冬再动不迟;寇准则认为应该立即行动,不得迟缓。`l~u¢o′q¨z,w_..c+o/m~真宗想了想,接受了毕士安的意见。

寇准无话,保留意见,但也接受并开始执行毕士安的规划。

毕士安出生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此时已经六十六岁,寇准出生于大宋建隆二年(961),此时四十三岁。寇准在太宗时,曾有记录:二人讨论问题,太宗不快,站起来想走,寇准一把抓住太宗衣袖,史称“令帝复坐”,让皇帝重新坐下,一直到问题讨论完毕。但寇准对毕士安却不敢这么做。一般来说,毕士安长他二十三岁,几乎就是父辈人物,出于礼数,他也应该谦让;但事实上,他对毕士安除了敬重、感恩之外,更有信服。而毕士安对寇准除了欣赏、期待之外,也有信服。所以二人即使有分歧,不是毕让一步,就是寇让一步。那一种“亲爱精诚”的官宦风貌,即使到了仁宗时代,也是不多见的大贤风采。

真宗一朝,力主“召天地之和气”,官宦们之间,都有礼让之风。与五代十国以来的将帅争功躁进,互相排挤倾轧,有了不一样的生态。咸平四年(1001),“长城口之战”前,王显出任前线总司令,王超任副总司令;又令王显任河北都转运使,王超任副转运使。但两人资历实不相上下,都是太宗时的旧人,都有过军功,都做到了节度使的位置。但王显到任河北定州后,听说王超就要来,特意到郊外去迎候;而王超则远远地下马望拜。两人情投意洽。真宗闻讯后,很高兴,认为“将帅有让”,特意为此而嘉奖了两位。

李允则修城拒敌

有消息称,契丹的皇弟楚王耶律隆佑,留守草原京师。此举意味着,耶律隆绪和母亲萧太后,有可能做出了长久“经略中原”的打算。

萧挞凛游骑很多时刻南下掳掠,一度到达沧州地界(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