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大宋帝国三百年:真宗赵恒第57章完结
李沆举荐人才不少,如杨亿,就是他推荐后,做出一番事业的名臣。^山\八?看`书,王· ¨毋.错_内/容!但他也抑制了很多人。梅询等人之外,还有石保吉。
石保吉乃是太祖时代的一等功臣石守信之子,当时乃是驸马都尉。此人品行不佳,又到真宗那里求官,想做一名“使相”。
使相是虚衔,但却是地位极高的虚衔,一般赠给地位很高又有功德的亲王、留守、节度使,具体职衔则有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这类使相不行使宰相权力,但却与宰相并称。
赠“使相”是干部任免之大事。真宗就问李沆。李沆说:“赏典之行,须有所自。保吉因缘戚里,无攻战之劳,台席之拜,恐腾物议。”赠官这种奖赏的典仪,应该有来源。石保吉来自皇亲国戚,但没有战功勋劳,如果让他来做使相,恐怕舆论不服气。
真宗过些日子又来问,问了多次。李沆还是坚持这个意见:不能让石保吉做“使相”。结果石保吉就没有做成“使相”。
李沆甚至还抑制真宗最爱的情人,甚至为此敢烧毁皇上手诏,以此反对手诏中的旨意。*顽,夲?神¢颤~ ′首.发+
《宋史》记录,宋真宗想封自己心爱的女人刘氏为贵妃,就在一个晚上,写了份手诏,派使者传给李沆,试图获得当朝宰辅的支持。但刘氏当时乃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皇室“内部”之事,吃喝日用算了,立皇妃,相当于选干部,属于“组织工作”,大臣有权干预。李沆就认为刘氏做贵妃不合适(至于到底合适不合适,是另外一个问题,容当后表)。于是,看过真宗手诏之后,当着来使的面,用蜡烛点燃,烧了,史称“引烛焚诏”。而后,对来使说:“你回去就对皇上说:‘臣沆以为不可。’”这个册封刘氏为贵妃的事,就这样按下了。
李沆被后世称为“圣相”,道理在此。
宰相无密奏
由于李沆做的事情主要是消弭祸患之可能性,所以,几乎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因此,他的“功业”也几乎不被人知,甚至不被人理解。-兰,兰′闻,血^ -耕_歆¢嶵^快\考历史经验,可以知道:富有远见也即政治洞察力的人物,往往欣赏“曲突徙薪”式的防火者;相反,缺乏远见的人物,则更愿意欣赏“焦头烂额”式的救火者。圣人,就是把可能的灾害指给你看的人物。
李沆与宋太祖、太宗、真宗有相似的理念,就是“偃武修文”,致力于国家太平。太祖赵匡胤,曾有一次对近臣说:“今之武臣,欲尽令读书,贵知为治之道。”但近臣们不知道如何答对。李沆在太宗时代知道了这件事,懂得了太祖的孤独。太祖从五代乱世而来,“兵强马壮者”都想割据一地,无人理会“天下大治”。但李沆理会。他对人说:“过去汉光武帝中兴大汉王朝,开始时不对功臣们讨论国家管理问题;等到天下已定,就多次带领公卿郎将讨论圣贤经义,往往到夜半。这是因为从创业到大治,自有一个逻辑程序。现在太祖让武臣读书,可以说是有意于大治了!近臣们不懂太祖,不能答对,实在是不及格啊!”
李沆与大宋君王一样,一生致力于天下大治。
但他的方略与顾雍相似,不是“兴利除弊”,而是“清静无为”。
他曾经有言:“居位无补,唯中外所陈利害,一切报罢,可以报国。”我在宰辅这个位置上,没有做什么大事,唯有朝廷内外所陈说上奏的兴利除弊之事,一切都按下不动。自以为可以以此报效国家。
这样做的理由是:“朝廷防制,纤悉备具,或徇所陈请,施行一事,即所伤多矣,陆象先曰‘庸人扰之’是已。人苟一时之进,岂念厉民耶?”朝廷防微杜渐,各类制度大大小小都已经具备,用不着再做制度性更动。有人提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