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张学良家事 > 第45章完结

第45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张学良家事第45章完结

也许张学良想通过这次下野进一步密切与蒋介石的关系,1929年夏,蒋介石与张学良在北京相会,蒋曾对张说:汉卿,你比我年轻(14岁),你东北几十万兵都是讲武堂毕业,武器装备也好,有空军,有海军,比我有力量。?三·8,墈¨书¨旺+ ^蕞·薪.蟑_結*哽~鑫!哙~我只有10万黄埔军校的士兵能打仗。现在我领导着先打个基础,将来国家成功了,我岁数也大了,还得你来领导。张学良当即表示,自己无意当全中国的领导人,只想保住东北。话虽如此,但如今东北已经丢失,张学良不能不对蒋介石的那番表白怦然心动。而且,张学良下野出国前夕,蒋介石把他们两人比作同舟共济的一对难兄难弟,难免让张学良产生亲如一体的幻觉。他的下野出国可以说是为蒋介石做的牺牲。

然而,政治从来都不是温情脉脉的礼尚往来,蒋介石爬上南京最高权力宝座以后,与各地方实力派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惯了,张学良的忠心、坦诚并没有换来蒋介石的投桃报李。张学良信蒋介石太深,后来他遭受到半个多世纪的幽禁,未始没有这个原因在内。

第五章 剪不断,理还乱——与蒋氏夫妇的半世缘3、“安内攘外”与“攘外安内”(1)

“蒋先生和我在感情上是兄弟,但我们俩在政策上不一样。/t^a+y′u¢e/d_u·.·c/o-m-”

“我同蒋先生当时争论的问题是,他是安内攘外,我是攘外安内。”

“当然目的不同。这个很清楚。先对外作战,对外自然就能安内。蒋总统是先安内,以后再攘外。就是这样的问题,这是完全不同的。”

半个多世纪后,张学良如此评价当年他跟蒋介石在剿共和抗日上的争执。

1935年9月,张学良被蒋介石调往西安,担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之职,在与红军作战中,连连挫败,对蒋介石的“平定内乱的国策”产生了怀疑和动摇。他开始“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官拜一级上将,身任“剿匪司令”,但却心想“抗日还乡”,他嘱咐部下,尽量避免与红军交火,并对友人说:“国人早先骂我不抵抗,我现在很希望领袖给我变换任务,不叫我‘剿匪’叫我去抗日。/k?a*n^s`h-u_y.e~.¢c*o?m_我觉得‘剿匪’牺牲,不如抗日牺牲更有价值。”他预感到“中国政府若是对内一寸一寸地收复,对外一省一省地退让,必遭广大群众的唾弃,结果政府将与国家同归于尽。”因此他说:“我们惟一的道路,就是靠自己死中求活,政府应当发动整个民族与日寇拼命。”他主张本着“兄弟阋墙,外御其侮”的原则,仿照孙中山先生的先例,对共产党“也应当能容”。

所以,张学良在西北一面和共产党交朋友,达成“停止内战,全国军队不分红白,一致抗日救国”的协议;一面又与陕西地方实力派杨虎城确定了退出内战、联合抗日的方针。

从1936年7月起,张学良开始频频向蒋介石“诤谏”上书,规劝蒋介石停止内战,团结抗日,但如石沉大海,毫无结果。然而,不断飞来的情报,不断演化中的西北,使蒋介石终于决定御驾亲征,亲赴西安视察、督战。

10月,蒋介石以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身份,偕宋美龄飞抵西安。蒋介石知道西北的事不太好办,他没有采取强硬之法,而是声称“避寿”,要各地走一走。蒋介石在西安故意装出忙里偷闲的姿态,登华山,游终南,看秦陵,逛骊山,到处游山玩水,纵览西岳风光。然而,蒋介石毕竟是蒋介石,看似闲庭信步,其实处处玄机,游华山时,蒋介石指点着“远而望之若花状”的华山,一语双关地说:“西岳之胜在于险,一有失误,便会掉到万丈深渊里。”张学良当然明白蒋介石说的是什么意思,然而,他心里却是另外一番滋味。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