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帝国尽头是民国第29章完结
袁接着问:“共和的含义是什么?”他说,“共和”的意思是公众的国家或民有的国家。0~0,晓+税·蛧. -追!蕞\歆~璋~洁,袁表示,中国老百姓怎能明白这些道理,他们打扫屋子,把垃圾堆到大街上,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屋子的清洁,大街上脏不脏则不管。他回答:“那是由于他们无知。但是,即便人民缺乏教育,他们也一样爱好自由,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获得自由,那就应由政府制定法律、制度来推动民主制度的发展。”袁问:“那需要多长时间,不会要几个世纪吗?”他回答:“时间是需要的,不过我想用不了那么久。”®转眼一个世纪过去了,袁世凯的那些疑问依然沉甸甸的,一字一句戳人我们的心坎。与袁有近距离接触的顾维钧洞察袁完全不懂共和国的性质,也无意推动共和制的落实。远在杭州、与袁从无亲身接触的记者邵飘萍,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认为“帝王思想误尽袁贼一生”,并对袁始终保持着警惕。?零~点^墈*书, _追!嶵^辛¨蟑_洁?
其实,在百年前的中国,不仅袁对共和制缺乏认识,不清楚共和比其他的政体优越,多数国人的认识也差不了多少,甚至还不如袁。以后的历史就是在这样的观念基础上展开的,百年来的纠结,种种曲折与痛苦,在袁、顾当年的那番对话中都可以隐约读出一些端倪,现实的沉重远非游戏文章的轻松可比。
“梁财神”亲历孙、袁会谈
民国的诞生,对于中华民族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绵延数千年的帝王政治终于走到了尽头,在清廷宣布退位之后,革命先驱孙中山兑现南北和谈时的承诺,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掌握实权的袁世凯登上民国的大舞台,宣誓效忠共和。1912年的中国一夜之间实现了历史的飞跃。对许多人来说,袁世凯将会给新生的民国带来稳定和秩序,人们对他的能力毫不怀疑,对他的诚意也少有怀疑,孙中山、黄兴这些缔造民国的元勋无不对他寄予殷切期望。
当年8月,在袁世凯的一再邀请下,孙中山来到北京,一住就是一个月,在此期间,他们促膝会谈了13次,常常从下午4点谈到晚上10点甚至12点,有三四次越谈越投机,竟谈到凌晨2点以后。,w′u+x?i¢a+n+g′l`i-.,c¢o!m`有一次,孙在兴奋之下对袁说,希望袁负责练陆军1⑻万,自己则修铁路20万里。袁则微笑着说:“办路事君自有把握,若练精兵百万,恐非易耳。”这段有名的对答就是这样来的。每次孙、袁会谈,袁总是屏退左右侍从,只留下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在场。梁号称“财神”,曾是袁的亲信,和孙又是广东同乡,袁希望他多与孙接近、交好。袁为总统,孙是声望最高的在野政治领袖,两人的会谈当然对国家前途关系重大,13次谈话内容,涉及国家大政方针、经济财政、外交情形等等,只有梁士诒知道得最详细,但此后20年,他都没有向外透露过。直到1932年,他已经64岁,有意将自己一生的从政经历记下来,编成书,他曾对身边的一个秘书说:“孙、袁会晤,可以编成一部专书,等我有空时讲述。”不料第二年他就撒手而去,他记忆里的孙、袁谈话就此成了“天上曲‘他的弟子在为他编年谱时还为此感到惋惜。
他晚年只对身边的人说起过两件有关的事,年谱中记下来了。有天夜深,他送孙中山回行馆,孙对他说:“我与项城(袁世凯)谈话,所见略同。我之政见,彼亦多能领会。惟有一事我至今尚疑,君为我释之!”他问是什么事,孙说:“中国以农立国,倘不能于农民自身求彻底解决,则革新非易。欲求解决农民自身问题,非耕者有其田不可。我说及此项政见时,意以为项城必反对,孰知彼不特不反对,且肯定以为事所当然,此我所不解也。”他回答:“公环游各国,目睹大地主之剥削,又生长南方。亲见佃田者之痛苦,故主张耕者有其田。项城生长北方,足迹未尝越大江之南,而北方多属自耕农,佃农少之又少,故项城以为耕者有其田是当然之事理也。”孙听了恍然大悟,哈哈大笑。
孙中山接着问:“我以为硬币与纸币均为价格代表,易重以轻,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