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秧深处。(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铁流铸魂:从抗日御侮青秧深处。
青秧深处
第一章:秧田边的暗号
1941年春末,江南水乡的晨雾还没散尽,菱塘村西头的秧田就泛起了水光。·8*1*y.u.e`s+h~u¢.\c?o,m-十三岁的菱花赤着脚踩在泥里,小胳膊挥着秧苗,眼睛却瞟向田埂尽头的石板桥。那里本该出现卖糖人的王大爷,可今儿个却来了个挑着货郎担的外乡人,担子上晃悠的不是拨浪鼓,而是一串风干的莲蓬——这是游击队的暗号。
“菱花,愣着干嘛?秧苗都插歪了!”田埂上的娘直起腰喊了句,头上的蓝布头巾被风吹得飘起来。菱花应了声,赶紧低头忙活,心里却像揣了只兔子。上个月爹去镇上送公粮就没回来,娘说他是跟着游击队转移了,但菱花知道,爹临走前塞给她个油纸包,说“看到莲蓬就给货郎”。
货郎担在田埂上停住了,那人戴着斗笠,帽檐压得极低,蹲下来假装整理货篮,手指却在篮沿敲了三下——三短一长。菱花的心猛地一跳,趁娘转身捆秧把的功夫,猫腰跑到田埂边,把藏在衣襟里的油纸包塞到货郎手里。货郎接包的瞬间,袖口露出块补丁,针脚是歪歪扭扭的十字形,和爹棉袄里子的缝法一模一样。
“买根糖人吧,小妹子。”货郎声音沙哑,从篮子里摸出个糖做的小雀儿,塞到菱花手里,“你爹托我带话,说‘青秧长高时,月落过石桥’。”菱花攥着糖雀儿,糖汁在手心化开,甜丝丝的。她知道这是暗号,“青秧长高”指的是秧苗封行时,“月落过石桥”是说后半夜在石桥碰头。
刚回到田里,就听见村口传来狗吠声。货郎担晃了晃,匆匆往村外走了。菱花望着他的背影,突然发现他担子后面绑着半片荷叶,叶面上用指甲划了道印子——这是“危险”的信号。+w.a*n^b~e¨n?.^o*r+g.她赶紧低头插秧,手指却被秧苗划破了,血珠滴在泥水里,转眼就不见了。
第二章:漏雨的祠堂
后半夜,月亮落进河湾时,菱花揣着爹留下的铜哨子溜出了门。娘睡得很沉,枕边放着爹的旧蓑衣,上面还沾着去年的稻壳。石桥边没人,只有流水在月光下闪着银边。菱花躲在桥墩下,学了声水鸟叫,对岸立刻传来回应的“咕呱”声。
一个黑影从芦苇丛里钻出来,是货郎。他摘了斗笠,露出满是胡茬的脸,正是邻村的游击队员老周。“你爹让我带你去祠堂,”老周压低声音,“情报藏在供桌的砖缝里,天亮前必须送到河西的联络点。”菱花点点头,把铜哨子含在嘴里,跟着老周钻进了芦苇荡。
祠堂在村东头的竹林里,墙皮剥落,屋顶漏着天。供桌上的香炉歪了,香灰里埋着半块烧焦的饼。老周挪开供桌下的青砖,摸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张画着河道的纸,红点标着日军据点,蓝线画着运输船的航线,船旁写着“戊申日酉时过闸”。菱花认得,这是爹常画的水系图,“戊申日”就是后天,“酉时”是傍晚。
“记住,过闸时船上有日军押运,”老周把图塞进菱花的鞋底,“联络点在河西的土地庙,找戴灰毡帽的货郎,对暗号‘青秧几寸长’,你答‘三寸过田埂’。”正说着,祠堂外传来脚步声,老周一把将菱花推到供桌底下,自己抄起门后的扁担躲在柱子后。
“搜仔细点,刚才看见有人往这边跑了!”是伪军的声音。几束手电光扫进祠堂,照在蜘蛛网和灰尘上。一个大麻子伪军踢了踢供桌:“他娘的,什么都没有,肯定跑了!”另一个伪军说:“太君说了,明天开始封河,所有船只都得检查,看有没有通共的!”
等脚步声远了,老周才拉菱花出来,脸色凝重:“封河就麻烦了,你得在天亮前过河。*如\蚊?王. `吾\错/内_容\”他从怀里摸出个竹筒,“这是防水油布,把图裹紧了,藏在发髻里,记住,不管发生什么,情报不能丢!”
菱花点点头,把竹筒塞进头发,用蓝布头巾裹紧。老周送她到河边,指着水面上的一片菱叶:“顺着菱叶漂的方向游,对岸有接应的人。”菱花看着黑漆漆的河水,心里有点怕,但想到爹和游击队,还是脱下了布鞋,放进老周手里:“周叔,替我交给娘。”
第三章:菱叶渡的星光
跳进河里的瞬间,水冷得像刀子。菱花屏住呼吸,顺着水流漂着,头发里的竹筒硌着头皮。远处传来日军巡逻艇的马达声,探照灯的光柱在水面上扫来扫去。她赶紧潜到水下,抓住一片菱叶,让身体跟着叶子漂。
快到对岸时,胳膊突然被人抓住了。菱花吓得想吹哨子,却听见对方低声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