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大明王朝第252章完结
注释①②③④⑤《明通鉴》卷八,熹宗天启七年。¢咸¢鱼¢墈¢书-蛧¨ ¨埂¨鑫^嶵,全`
⑥⑦⑧⑨⑩《明史纪事本末》卷七二《崇祯治乱》。
《明史》卷三八《奸臣传》。
《明史纪事本末》卷七二《崇祯治乱》。
《明通鉴》卷八二,庄烈帝崇祯八年。
(明史》卷二六○《袁崇焕传》。
《明史》卷二五五《刘宗周传》。
《明史纪事本末》卷七二《崇祯治乱》。
《明史》卷二四《庄烈帝记》。
《明史纪事本末》卷七二《崇祯治乱》。
《明史》卷二四《庄烈帝记》。
晚明民变明朝后期,在统治集团内部争斗愈演愈烈的同时,社会矛盾也愈发激化,明朝统治更加腐败。
土地兼并在明朝中后期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皇室宗族凭借特权疯狂掠夺土地,以“皇庄”为名的占田不断扩大。万历年间,神宗朱翊钧的皇庄占田竟达214万亩。其子福王朱常洵封藩河南,一次便得赐田200万亩,由于河南土地不足,又“并取山东、湖广田益之”①。+墈,书¨君? .最¨芯*璋*结-庚,鑫.快,受封湖广的潞王朱翊谬,其庄田亦有400万亩。到明熹宗朱由校时,仅一次赐予惠王朱常润和桂王朱常瀛湖广田就多达300万亩,而此时湖广土地已被兼并殆尽,只凑得60万亩,于是熹宗便勒令向各州县百姓分摊租银,谓之“天地之租”。
皇室宗族强夺土地,官僚地主更是巧取豪夺。天启七年(1627),大官僚魏良栋一次便得熹宗赏田40万亩。而大宦官“魏忠贤一门,横赐尤甚”②,前后受赐田产竟逾百万亩。加之地方上豪强、庶族地主的抢掠霸占,百姓所有耕地少得可怜。山东地区“民间田土搜刮殆尽”③。四川成都地区州县土地,“为王府者十之七,军屯十二,民间仅十一而已”④。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数权贵、地主手中,而多数农民则因丧失土地而沦为无地可耕,甚至无家可归的流民和饥民,出现了“有田者十一,为人佃作者十九”⑤的严重社会问题。
土地兼并加剧,农民大量破产,亦使朝廷收入急剧减少。/w*a′x?s\w`.*c~o`m?然而明朝统治的腐败,尤其是明帝的恣意挥霍,更加剧了朝廷财政的危机。为了解决入不敷出的财政危机,满足统治者穷奢极欲的需要,明朝政府极力将危机转嫁到百姓头上,变本加厉地盘剥和苛征。搜刮民脂民膏,侵占了大量土地的权贵豪强们,凭借手中的权势,或享有免税的特权,或减免赋税,于是出现了“富者种无粮之地,贫弱者输无地之粮”、⑥的情景,富户大家产无赋,身无徭,田无粮,屋无税。明初全国有税田850多万顷,到弘治年间仅存420多万顷,减少近一半。嘉靖初年,湖广地区的税田已由220万顷减至23万顷,河南地区的税田也由144万顷减至41万顷,减少额竞占绝大比重。这些流失的税田多为官府侵占,或被地主强夺。
自万历末年起,明廷岁收1461万两,其中入内府供皇帝及宫廷开支的约600万两,余下的才归户部作为朝廷的开支。其时官僚机构庞大,官吏剧增。而东北地区女真族再度兴起。于辽东创建后金政权,举兵反明,造成明朝严重的边患。战争频繁,军费开支迅速增加。为此明朝政权不断增加赋税,于正税之外,又有各种名目的“加派”,其中尤以辽饷、剿饷、练饷这3项加派最为扰民。
自神宗万历四十六年(1618)起,明廷借对后金作战之名,始征“辽饷”,每亩征银3厘5毫,两年后增至9厘。崇祯三年(1630),又于9厘之外再增收3厘。“剿饷”则是专为镇压农民起义而设,“练饷”则是专为训练军队而置。一年辽饷可达900万两,剿饷330万两,练饷730万两,“三饷”之合。每年多达2000万两,超过正税一倍以上。
“三饷”之外,又巧立名目,加征商税、关税、盐税、矿税等,以至于“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rdqu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