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大明王朝 > 第149章完结

第149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大明王朝第149章完结

布政使司区划之下,简化为府(或直隶州)、县(或属州)两级,分设知府、知州、知县为长官,均由朝廷任免。-6?吆?看`书-枉? ¢庚^新·嶵~哙\县以下划分为里甲,凡110户编为一里,设里长主管钱粮之事,里甲主管差役派征之事,里书主管税粮等事。里下设甲,一甲10户,轮流充任甲长。城镇都市中则分坊、厢,有坊长、厢长。里、甲、坊、厢长皆由官府指任或选派。明朝由此形成了由中央到地方十分严密的统治网,有效地将臣民百姓控制在网中。

废置行中书省后,地方军、政、财及监察司法诸权悉收归朝廷,皆集中于中书省,于是作为总领中书省的丞相之权益发膨大,这与朱元璋的本意相悖,君权与相权的矛盾随之突出,且日趋尖锐。朱元璋认为丞相的设置弊端尤甚,“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②。出于这种考虑,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以“谋逆”之罪,将专肆威福,招权纳贿,生杀黜陟,不奏径行的左丞相胡惟庸处死。旋即下令罢废中书省,罢丞相一职不设,而将中书省及丞相之权分属于六部,而令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零`点`看_书! _醉.薪`蟑-节/埂\新-哙~由此形成朝廷内外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的统治格局,自秦朝以来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自隋唐以来沿袭700余年的三省制度,终于结束于朱元璋之手。朱元璋还把废除丞相作为“祖训”,告诫子孙后代:“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③。宰相制度的废止,标志着中央专制集权统治的高度强化。

丞相罢置之后,朱元璋又对监察机构——御史台进行改革。洪武十五年(1382),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职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备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④。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以及十三道(一布政使司为一道)监察御史,分掌十三道,监察、检举各级官吏的不法行为。朱元璋赋予都察院极大的权力,“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墈?书/屋*晓¢说_蛧~ ^勉.肺?悦^读`遇朝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⑤。尤其是监察御史,虽只是正七品官,却“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⑥,权力极大。朱元璋此举旨在以小制大,以内制乱。此外还专设六科给事中,以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成为专事六部的监察机构。理刑审狱时,都察院须和大理寺、刑部共同进行,合称“三法司”,避免“专于一司”的弊端。

军队建置。朱元璋于洪武初置大都督府,由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洪武十三年,又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然只掌兵籍、军政,不能直接统领军队。选授军官之权则由兵部掌管,而调遣、发兵指挥权则握于皇帝手中。军队的编制为卫所,“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⑦。大体每卫5600人,置指挥使统领。每卫下辖5个千户所,每千户所1120人,置千户为指挥官。每千户下辖10个百户所,每百户所112人,长官为百户。其下设二总旗,每总旗下辖5小旗,每小旗10人。府县各卫归各布政使司的都指挥使司管辖,其上归统于五军都督府。军士另立“军户”之籍,且世袭,不得随意脱籍。每逢征战,由皇帝下旨,兵部佥发调兵之令,都督府长官则奉命统卫所兵出征。战事结束,总兵归还将印,兵士返归卫所。军制上的改革,极大地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

朱元璋分置行政、监察、军事机构,使之各自相对独立,不相统摄,却互为制约,其目的正在于“我朝罢丞相,置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⑧。由此将朝廷内外大权独操于皇帝一人手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因此得以空前强化。

与此同时,朱元璋还在其它方面采取了诸多的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洪武三十年(1397),正式颁行《大明律》。《大明律》前后经历20多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