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大明王朝第137章完结
袁崇焕抓紧时间修筑锦州等城池,防御工事刚刚修筑完毕,皇太极便在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五月,率领大军包围了锦州。·l¢o·o′k¨s*w+.!c-o′m,这时候,袁崇焕正坐镇宁远,听到后金进攻锦州的战报,立即给守卫的将领赵率教、左辅和朱海写信。信中说,锦州城火器兵马足够防守,敌军冒着炎热的天气冒险深入,决不可能持久,锦州一定能守得住。并立即派祖大寿率领4千骑兵前往增援。赵率教等人在袁崇焕的鼓励下,率领守城士兵英勇奋战,后金军连续攻击14天,城下堆满了后金士兵的尸体,锦州城依旧岿然不动。皇太极见久攻不下,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困城,然后率领大部兵力和新调来的援军绕过锦州,直扑宁远。
袁崇焕凭借坚固的城池,充分发挥枪炮的火力优势,打得后金一片一片地倒下,就连几个后金贝勒(旗的首领)也被打伤。经过几天的激烈争斗,后金军死伤越来越多,加上天气炎热,疾病流行,士气低落,皇太极不得不下令撤军。明朝人把坚守锦州和宁远的胜利称作“宁锦大捷”。
铁血丹心、含冤而亡可是万万没想到,宁锦大捷的最大功臣袁崇焕却被阉党污蔑为“暮气深重”而罢了官。+微,趣*小?税_ -埂`新/嶵?筷+这年八月,明熹宗死了,他的弟弟朱由检即位,就是崇祯皇帝。崇祯帝想有所作为,除掉魏忠贤后,又重新起用袁崇焕督师辽东。
皇太极深知袁崇焕有胆有识,既佩服,又十分嫉恨,如果不除掉这个劲敌,他就达不到进军关内的目的。于是,他想出一条除掉袁崇焕的毒计。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月,皇太极率军避开宁锦防线,绕道内蒙古,从喜峰口进入关内,直逼明朝京城。袁崇焕接到情报,连夜挥师入关。皇太极来到蓟州城下,见袁宗焕已经进驻蓟州,对袁军如此神速十分惊讶。他马不停蹄,挥师西进,一路连下玉田、三河、香河,过通州直抵北京城下。袁崇焕见后金兵西进,急忙赶往京城,两昼夜疾行三百里,十一月十六日,兵抵左安门,此时袁崇焕身边只剩下九千兵马了。
不想这时候,京城里却到处流传着袁崇焕引导后金兵入关的谣言。袁军虽然在广渠门外,从凌晨打到傍晚,转战十多里,冲杀十多次,打退后金兵.崇祯皇帝却仍然猜疑他,不允许他的军队进城休息。袁军只好驻扎在城东南郊。
皇太极有意命令部队靠近袁军驻地扎营。¨c?n_x.i!u?b¨a¢o+.\n¨e!t.原来后金兵刚打到北京城下的时候,活捉了两个明朝太监,押在军中。皇太极让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按计行事。高、鲍二人夜里回营.坐在靠近关押太监的地方,故意小声地说“今天撤兵是计谋,和袁督师早有密约,这回大事可成了。”一个太监假装睡觉,把高、鲍的话记在心里。后金军又故意放走太监,太监跑回皇宫,向崇祯皇帝上奏袁崇焕“通敌”的情报,就在这时候,北京城里捉住好几个奸细,一个叫刘文瑞的说袁崇焕曾让他带信给后金军,一个工匠说他知道袁督师想谋反。说来真怪,这些奸细招供之后就不见踪影了。
崇祯皇帝本来就多疑,听了太监报告和京城里数起“奸细”的招供,信以为真,便以商议军饷为名召见袁崇焕。袁崇焕刚进皇宫,崇祯皇帝就以叛国大罪下令把他逮捕了,皇太极见袁崇焕被捕,大功告成,便把军队撤回沈阳。袁崇焕被捕后,他的部将祖大寿十分惊惧,率领军队逃出山海关,袁军也跟着走散了一千五百多人。崇祯皇帝没办法,只好叫默中的袁督师写亲笔信给祖大寿。祖大寿接到袁崇焕的信,捧在手里,大哭不止,全军上下哭声震天。祖大寿八十高龄的老母亲对他说:“不如杀敌立功。也许还能赎督师一命。”因此全军振奋,决心杀敌立功。
可是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疑心太重,中计太深,在第二年的八月,居然把袁崇焕处以磔刑。这位爱国将领一心卫国,却蒙受投敌叛国的奇耻大辱,含冤地下,兄弟妻子被流放到三千里以外的穷荒绝域。袁崇焕死后,尸骨被友人安葬在广渠门内的广东义园(今北京市第五十九中学校园)里。直到南明政权创建之后。他的冤枉才得到昭雪。而皇太极的反间计,在清军入关后,才真相大白。张皇后定江山之谜张皇后深明大义,凭借其机敏果断,完成了一件力定社稷的惊人之举。
皇后讽谏一天,张皇后正在读《史记》,朱由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