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大明王朝第111章完结
已经率军远去的宁王朱宸濠进攻安庆并不顺利,这时又听说南昌失守,不由得大惊失色。/秒/蟑^踕/暁¨税?枉_ .追?醉~薪¢漳/截\南昌是他祖上的封地,也是他起兵的后方基地。听到南昌失守的消息,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带兵回援。当他疲于奔命的赶回南昌时,军队早已经疲惫不堪了,与王阳明以逸待劳的大军一比,真是不堪一击。没有几日,朱宸濠就败退鄱阳湖。王阳明又用出火攻之计,一举俘获了亡命逃窜的朱宸濠,他的军队也随后被迅速消灭。
毕竟不是宦中人王阳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仅用了三十五天时间,就平灭了叛乱部队,在鄱阳湖生擒了宁王朱宸濠,表现了机智的智谋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巩固岌岌可危的明王朝立了一大功。
可是,他非但没有得到朝廷的嘉奖,反而招来宦官势力的嫉妒和陷害,连武宗也一度怀疑他参与了宁王的叛乱。幸亏后来他急中生智,连夜赶到钱塘,将朱宸濠交给太监张永,同时按照武宗的旨意,重新报捷,将平叛的胜利归功于武宗的“指示方略”,维护了皇帝的面子,才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E¨Z-晓?说`旺\ -免¨沸_越·独^武宗本来想借这个机会大展身手的,却不想被王阳明抢了先,当然不会高兴,这是可以想见的。后来,张永揣摩了皇帝的心意,在献俘时故意把朱宸濠放掉,让武宗又“抓”了他一次,总算满足了他的心愿,才没有追究王阳明的“抢先”之罪。武宗死后,即位的世宗封王阳明为南京兵部尚书以示补偿。大礼仪之争大礼仪之争并不只是为了一个名义的争吵,实质是场皇帝与大臣的权力之争。
事件起因明武宗朱厚照荒唐了一辈子,在31岁壮年时去世,却没有给江山社稷留下一个合理合法的继承人,于是明王朝陷入了一个极为危险的“大空位时期”。
内阁首辅杨廷和经过各种考虑,选定了兴献王朱厚熄外藩入继大统,以此来维系皇朝的血脉。
良好修养兴献王朱厚熄这时年仅十五岁,他的父亲前任兴献王朱祐杭是宪宗皇帝的三子,孝宗皇帝的弟弟,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E¨Z\小!税?王! _哽/歆_罪?筷/
朱祐杭在世的时候。非常喜欢这个儿子,亲自教他读书,做什么事都把他带在身边,父子两人的关系非常亲密。朱祐杭很重视对儿子礼仪的培养,小小年纪的朱厚熄就已经着手参加王府中的管理工作了。父亲去北京朝见皇帝时也总是带他一起上朝,让他学习宫廷礼仪。父亲死后,刚刚十二岁的他就继承了王位,但他精明强干,把王府中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这种良好的教养在他刚当上皇帝的几年中也给了他极大的帮助。
开始力争根据祖制,继位的皇帝应该是前任皇帝的子嗣,称前一代皇帝为皇考。按照大臣们的意思,朱厚熄应该作为孝宗的过继子继承皇位。
这样,朱厚熄就要称孝宗为父,称仍在世的孝宗张皇后为母,反而称自己的生身父母为“皇叔父”、“皇叔母”,对于这种安排,已继位为世宗皇帝的朱厚熄非常不满,由此展开了他和朝臣之间长达几年的“大礼仪”之争,并且让这种纷争延续了他的整个统治时期。世宗在自己的封地接到圣旨时,其实已经举行了仪式,继位为皇帝。
可是当他随着前去迎接他的使臣来到北京时,在城外才知道自己将被作为太子迎入京城,他开始很不满,坚持不肯入城。他和大臣们以及张太后争论了好久,最终才答应入城。在城里重新举行了继位典礼后,他又被告知将称自己的父亲为“皇叔父”,他表示坚决反对。继位后的第五天,他就下令让群臣们廷议,给他的父亲一个合理的称号。他的母亲蒋氏在被迎入京的途中听到此事,对陪同的官员大发脾气说:“你们受职为官,父母都得到了封诰,我儿子当了皇帝,却成了别人的儿子,我还到京城做什么?”不肯再向前走了。
朱厚熄听后,哭着去禀告张太后说:“我要退位,您另选别人做皇帝好了,我要同母亲一起回安陆去,仍旧做兴献王。”皇位继承仪式都已经举行了,又怎么能容他这样儿戏的说不做就不做了呢?于是张太后和大臣们一再地妥协退让,但是等蒋氏到了北京城外,这种矛盾变得更加激烈了。
这时,张太后和大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