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 > 第22章完结

第22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第22章完结

我这个人很奇妙,我读《论语》记了一些人家都不记的句子,“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我读李商隐的诗,也不知为什么,就把上面这首诗这些句子都记下来了。?微?趣¢暁¢税¨王^ ¢蕞^新¨彰/截′哽¨薪\筷-那时我也很小,并不懂得多少高深的道理,只是本能地记住了。我自己的小名叫荷,荷就是莲,所以我就写了这首《咏莲》的诗:

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

李商隐说“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什么时候世上到处都是莲花,都是清净、美好、芬芳的世界。而我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把他给否了。

“植本出蓬瀛”是说莲本是从蓬莱海上瀛洲的仙山长出来的。“淤泥不染清”,莲出淤泥而不染,虽然是从淤泥中生长,不管多么艰难困苦的环境,但它清净的本色没有改变。“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我并没有佛教的信仰,我家也没有任何宗教信仰,我小时候家里就是叫我们读孔子的书,好好做人就是了。/卡?卡~小^税?惘` ?已_发?布`最_辛\蟑-踕_孔子是一个智慧的人,孔子是讲人世间的伦理道德修养。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鬼神之事,孔子也没有否定说没有,但你又不能证明,所以孔子就不说。只是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也没有否定,孔子只讲人间。佛教是说人通过修行可以成佛,李商隐说“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而我说“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世人是不是能成佛,佛是不是有,是不可知的。既然佛都是不可知的,佛还要来度化众生,众生真的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度化,所以我说“何以度苍生”。既然如来都是虚幻的,怎么样才能真的度脱众生于苦海呢?我也不知道小时为什么这样说,那时我也不一定有这么复杂的思想,当时北平正沦陷于日寇统治时期,到处充满着悲痛和苦难,我想我是身处在那个环境之中,完全是出于本能写出来的。

当年母亲在花圃里还种过许多菊花,有大朵的,也有小朵的。¢鸿*特¢晓.说\王· `追,蕞!薪/璋\结?菊花比别的花凋落得晚一点,我常常观看这些菊花,还写下一首《咏菊》:

不竞繁华日,秋深放最迟。群芳凋落尽,独有傲霜枝。

“不竞繁华日”,菊花开得比别的花晚,当万紫千红的时候它不跟人家争;“秋深放最迟”,春天桃李盛开之时它不开,即使到了深秋时也是开得最晚;“群芳凋落尽”,当所有的芬芳都凋落时,“独有傲霜枝”,菊花才显出可以经霜耐寒的特性。

这些都是小时写的,大都是以我家院子里的景物为素材写下来的。等到长大了,走出了我家的院子,看了很多外边的事情,开始写了一些有人事内容的诗。

我平生的第一个打击就是母亲去世,我写了《哭母诗》八首,这些诗在前面有记载。抗战时期父亲在后方多年没有消息,直到母亲逝世后才接到父亲的一封来信,我写了一首《咏怀》诗:

高树战西风,秋雨檐前滴。蟋蟀鸣空庭,夜阑犹唧唧。空室阒无人,萱帷何寂寂。自母弃养去,忽忽春秋易。出户如有遗,入室如有觅。斜月照西窗,景物非畴昔。空床竹影多,更深翻历历。稚弟年尚幼,谁为理衣食。我不善家事,尘生屋四壁。昨夜雁南飞,老父天涯隔。前日书再来,开函泪沾臆。上书母氏讳,下祝一家吉。岂知同床人,已以土为宅。他日纵归来,凄凉非旧迹。古称蜀道难,父今头应白。谁怜半百人,六载常作客。我枉为人子,承欢惭绕膝。每欲凌虚飞,恨少鲲鹏翼。苍茫一四顾,遍地皆荆棘。夜夜梦江南,魂迷关塞黑。

我觉得早年写的诗那真是真挚,就是自然的感发。我考上初中那年,母亲给我买了一套开明书店出的《词学小丛书》,很厚的两本,南宋那些艰深晦涩的词我根本不懂,不会欣赏。我喜欢纳兰性德的词,纳兰性德很年轻就死了,所以他的作品写作时也很年轻,他写的词很容易懂。我就开始写一些小令,因为会作诗的人写词也不难。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