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 > 第10章完结

第10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第10章完结

伯父曾经生有两儿一女,可是大儿子和小女儿都没能保住,只有一个儿子留下来,就是我的堂兄叶嘉。,微.趣~小`税_ ¨已^发*布_蕞*歆′璋/洁!伯父对我自幼就特别疼爱,又因为我的父亲很早就转往上海中国航空公司工作,常年不在家,所以伯父就自然而然地对我的教养特别关心。我是关在院子里长大的,我自己有两个弟弟,加上堂兄,院子里共有四个孩子。男孩子都喜欢出去交游,而女孩子是不许出去的。伯父古典文化的修养极深,他特别喜欢诗歌,又见我也喜欢诗歌,自然是更加欣喜和愉慰。但其实伯父始终没有一本正经地教过我,只是喜欢和我聊天。他熟知很多诗人词人的掌故,有了工夫就和我闲谈。我的堂兄和弟弟们喜欢在外面玩,就是我喜欢听他聊天,很多掌故就是这么听来的。有一次,伯父和我说起清朝词人陈维崧的词,伯父告诉我,陈维崧的别号叫“迦陵”,他写了很多词,是中国词人里写词最多的。清代还有一个词人叫郭麐,别号“频伽”,这两个人的别号合起来就是“迦陵频伽”。“迦陵频伽”是佛经里一种鸟的名字,是一种共命鸟。后来我在国外遇见一个印度学者告诉我,很多佛经里都讲到这种鸟。我还查到《正法念经》里说:“山谷旷野,多有迦陵频伽,出妙声音,若天若人,紧那罗等无能及者。-捖?本¢榊′栈` ?耕′欣.醉`全?”(紧那罗是佛经中主歌唱之神)当时这些关于词人别号的掌故让我觉得有趣,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我上了大学,跟顾随先生学诗的时候,有一次先生叫我起个别号,要把我的习作拿去发表,我就想起了这个故事,觉得“迦陵”这两个字跟我的名字“嘉莹”声音很相近,就用“迦陵”做了我的别号。

伯父与父亲都喜欢吟诵,记得每当冬季北京下大雪的时候,父亲经常吟唱一首五言绝句:“大雪满天地,胡为仗剑游。欲谈心里事,同上酒家楼。”那时我自己也常常翻读《唐诗三百首》,遇有问题,就去向伯父请教。有一天,我偶然跟伯父说起父亲所吟诵的那首五言绝句,与我在《唐诗三百首》中所读到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那首五言绝句,有一些相近之处。一是两首诗的声调韵字有相近之处,二是两首诗都是开端写景,最后写到上楼,三是第三句的开头都是一个“欲”字,表现了想要怎样的一个意思。伯父说这两首诗在外表上看虽然有近似之处,但情意却并不相同。“大雪”那首诗开始就表现了外在景物对内心情意的一种激发,所以后两句写的是“心里事”和“酒家楼”;而“白日”那首诗开始所写的则是广阔的视野,所以后两句接的是“千里目”和“更上一层楼”。?秒+漳*节?晓′说`徃_ -耕~薪!最+哙+伯父这些偶然的谈话,使得我在学诗的兴趣和领悟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上初中时,父亲工作的单位在上海,他要求我经常要用文言写信报告我的学习情况。于是每当我写了信,就先拿给伯父看,伯父看后提出修改意见,我改完后再抄寄给父亲。就在我学习写文言文的同时,伯父就也经常鼓励我试写一些绝句小诗。因为我从小就已习惯于背诗和吟诵,所以诗歌的声律可以说对我并未造成任何困难,我不仅在初识字时就已习惯了汉字四声的读法,而且在随伯父吟诵诗歌时,辨识了一些入声字的特别读法,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这首诗中的“独”、“节”、“插”等字,原来就都是入声字,在诗歌的声律中应该读仄声,但在北京人口中,这些字却都被读成了平声。若依北京的口语读音来念,就与诗歌的平仄声律完全不相合了。伯父教我把这些字读成短促的近于去声字的读音,这样在吟诵时才能传达出那种声律的美感。记得伯父给我出的第一个诗题是《咏月》,要我用“十四寒”的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