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 > 第1章完结

第1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第1章完结

[史学研究] 《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出书版)》作者:张候萍【完结】

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加拿大籍华裔汉学家,中国古典诗词专家,诗人。¢精\武¢晓,税+王\ ·耕\辛^嶵?哙-1924年生于北京书香世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诗词名家顾随。1954年起任教台湾大学,先后被聘为台湾大学专任教授、淡江大学和辅仁大学兼任教授。1966年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和密西根州立大学任客座教授。1969年移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1979年开始回国讲学,三十多年来,先后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数十所高校讲学,足迹踏遍大江南北。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培养出一批古典文学专业硕士、博士;1999年以其退休金,以恩师顾随名号设立“驼庵奖学金”。著有大量诗词作品及中英文学术论文,出版有《迦陵文集》十卷。

张候萍,1954年生于天津。1979年至1983年就读南开大学历史系。′m¨z!j+g?y¢n′y,.?c*o′m`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教师,现已退休。在南开就读期间,有幸聆听叶嘉莹先生授课。1999年末在南开园与先生重逢,再次跟随先生学习。2001年始随访先生,积十载,成《红蕖留梦》。

目录

《红蕖留梦》解题 叶嘉莹

和一首诗相遇——《红蕖留梦》代序 沈秉和

读叶嘉莹先生《谈诗忆往》有感而作绝句三章 陈洪

心灵的飨宴——叶嘉莹先生的诗教 席慕容

第一章 回溯家世

第二章 少年读书

第三章 恩师顾随

第四章 长路漫漫

第五章 漂泊北美

第六章 结缘南开

第七章 研读治学

第八章 良师益友

结束的话

后记

参考书目

《红蕖留梦》解题

《红蕖留梦》是南开大学历史系校友张候萍女士为我写的一册访谈记录。¢衫`叶`屋· ~已¨发?布`最?薪′蟑.结′此书由动议至成书先后已历时有十年之久,此盖由于在开始时,我对此事并不热心。固正如候萍在《后记》中所言,当她于2000年首次提出要为我写一册《口述自传》时,曾被我断然拒绝。我拒绝的原因有三:我自觉个人只是一个平凡的热爱古典诗词的教研工作者,一生无可称述,此其不适于做访谈对象的原因之一;再则我讲起古人的诗词来虽然兴致颇高,但我自己则其实天性羞怯并不习惯于把自己展露出来做毫无假借的陈述,此其不适于做访谈对象的原因之二;三则我对于现实中一切外表之事物都并不萦心,时移事往就只剩下影像如烟,并不能如我所爱赏的一些其他作家们那样可以把往事记述得历历在目、栩栩如生,此其不适于做访谈对象的原因之三。不过虽有此种种不适合之原因,而最终却仍留下了这一册访谈记录,这可以说完全是出于一种偶然性的人际因缘。原来就在我拒绝了候萍为我写《口述自传》的第二年,有一位澳门的实业家沈秉和先生给南开大学才成立不久的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捐赠了一笔巨款作为推广古典诗词教学之用。当时大家都以为要想重新振起古典诗词的传承,首先应注重师资的培养,于是遂于2001年暑期由南开大学主办了一个培训诗词教师的暑期讲习班。在培训过程中,学员们的反应都极为热烈,也就是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中,候萍遂邀了另一位于1979年我第一次回国讲学就在我班上听讲而当时在天津电视大学任教的友人徐晓莉女士一同来找我谈话,提出了种种理由,劝我接受访问。在当时讲习班的热烈气氛中,我深感众情难却,所以就答应了候萍的请求。候萍那时家在天津,平日常到南开大学来旁听我的课,偶于晚间饭后,就来找我谈话。我那时一个人住在专家楼,晚间无事也乐于有个人来聊天。不过当时我却实在未抱有要把这些闲谈整理成书的预期。其后候萍因她的爱人林雄的工作调动举家迁往北京,我与候萍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很多。2006年春天,候萍给我发来了最初的草稿,后来的这几年她仍然有时来天津继续找我访谈和收集资料,几次补充修订。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