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 第17章完结

第17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第17章完结

然而一向对六镇掘地三尺的朝廷此时竟然表现出了爱民如子的宽广胸怀,下令把六镇的降户安置在冀、定、瀛三州。^小·税?C!M!S_ *追^蕞/歆¢蟑′劫~这三州都处在北魏经济富裕的河北之地。一旦降户再发生叛乱,相当于引狼入室,自焚国库粮仓啊。可是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北魏朝廷完全不顾这些,于是六镇的降户高高兴兴地跑到河北这个富贵温柔乡就食去了。

此时的六镇之兵在破六韩拔陵的带领下,还属于流民性质的队伍,军纪涣散,战斗力一点也不强,遇到强手便被一击即溃。但是同样的一只队伍,后来在高欢、宇文泰的带领下却能纵横天下,完全成了虎狼之狮。看来,军强不在兵有多壮,而在将有多能。

但无论如何,六镇的阵容的确是史上最强的,除了武川的三个姓氏创建了北周、隋、唐朝外,出自怀朔镇的高欢家族也创建了北齐。边荒六镇竟然出了四个王朝,这一点足以傲视千古。但由于孝文帝的改革都集中在中原一带,而六镇之人依然完全保持着胡族的生活习性,随着他们登上历史舞台,我们的北魏大地将还要进行一次胡化潮流的洗礼。¢1\9·9\t/x?t,.·c·o,m^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20

风雨飘摇的北魏王朝

在北边的叛乱发生的时候,北魏的西边也出事了。

高平镇(今宁夏固原附近)的镇民推举一个叫胡琛的敕勒酋长为王,开始造反,与破六韩拔陵遥相呼应。紧接着,由于秦州(今甘肃天水附近)刺史过于残暴,底下的民众也反了,他们的首领叫莫折大提,自称秦王,不过这大提身体不太好,没提几天就死了。他的儿子莫折念生继了位。莫折念生比他爹有气魄多了,一上台就自称天子,安置了百官,并改元天建。

一看北边的葫芦还没按下去,这西边的葫芦又翘起来了,北魏朝廷赶紧派吏部尚书元修义为西道行台去讨伐莫折念生。比起上次讨伐北镇派个七十岁的老头而言,这次出征的主帅更绝,还未出兵,元尚书就得了风疾,不能带兵了。

北魏只得临时换将,这次又换上了外援——齐王萧宝寅。*零^点-墈+书· !哽?歆·罪\全~萧宝寅是南朝齐东昏候萧宝卷的兄弟,在梁武帝萧衍代齐后逃过来的。堂堂北魏竟然此时要派江南来的人带兵打仗,可见当时汉化后,北魏的军队已经完全堕落、腐化,已经没有能征善战之人了。 “天下久泰,人不晓兵,奔利不相待,逃难不相顾,将无法令,士非教习”是当时北魏军队的真实写照。

但萧宝寅手下的岐州刺史崔延伯极为骁勇,一口气带着数千精兵渡过黑水河,便在莫折天生的军营前摆开阵势,向敌军主动挑衅。这下把尚在河对岸的主帅萧宝寅吓得脸色苍白,因为莫折天生的军有十万之众,崔延伯举无疑是羊入虎口。看这么几千人就敢来挑衅,叛军全营的兵士都乐得跑出来吃这群送上门的肥羊。

前面是黑云一样压过来的敌军,背后是波涛汹涌的黑水河,崔延却伯毫无惧色,从容下令让自己的部队再渡回河去,而他自己却横刀立马地守在部队的最后,严阵以待。这几万敌军完全被崔延伯个人的豪气震慑住,一下子傻了,眼睁睁地看着嘴里头的肥肉又飞走了。而等全部的部队过了河以后,崔延伯才慢慢骑马过河回到军营,而他的身后是几万吓傻的敌军。

崔延伯此举与当年张飞长啸长坂坡相比,毫不逊色。萧宝寅被这神奇壮丽的一幕震撼住了,一下子对崔延伯崇拜得要命,赶紧拍手下的马屁:“老崔啊,张飞、关羽都没你厉害啊?” 崔延伯倒是一点也不客气,说:“这些贼人不是老奴的对手,明天您就坐着喝喝茶,看我把他们都给您收拾干净。”

牛皮还真不是吹的——第二天,崔延伯便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结果军队士气大振,将早已吓破胆的莫折天生的十几万军队杀得落花流水。于是岐、雍及陇东各地皆平。萧宝寅的部队也扩大到甲卒十二万,铁马八千,于是想趁势荡平高平镇的胡琛之众。

由于胡琛的骑兵较多,可能受了曹操赤壁之战时把战船锁一块儿的启发,崔延伯这次特意也布了个排城之阵:让所有军士拿上很大的盾牌,然后盾盾相扣,连锁成一条防线,这样平铺开来,便能挡住骑兵的冲击。此想法虽好,可惜老崔的排城却终究不是钢铁长城,敌军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