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武则天:从三岁到八十二岁 > 第65章完结

第65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武则天:从三岁到八十二岁第65章完结

但仅纳太子妃还不够,李贤、李显也到成婚年纪,只因李弘没有成婚所以也拖着。\咸,鱼/看^书_ ?已¢发/布~嶵·芯-蟑?劫*两位王妃的人选也是多年前就定好的:李贤的未婚妻是房玄龄的族孙女、宋州刺史房先忠之女,这桩婚事意在告慰旧臣;李显的未婚妻是常乐大长公主与驸马赵瑰之女,论起来常乐公主是李治姑母,但她生于高祖李渊避位太上皇之后,年龄与李治相仿,两个孩子年纪也般配,于是就不考虑辈分了,亲上加亲——对这桩婚事媚娘其实不大满意,只因当初常乐公主曾对她颇有微词,在薛婕妤、上官仪等人撺掇废后这件事上也没起好作用。不过出乎所有人意料,素来“不平则鸣”的媚娘竟没对这桩婚事说三道四,倒也令公主夫妇松口气。

除此之外群臣还发觉,皇后近来谦逊许多。虽然日常朝政还掌握在她手里,但对宰相们的态度比以前好了,对大家做出的行政决断也不再指指点点。有时李治精神稍好,过问一些国事,她也不随便插言。有一次李治、媚娘政务之余在宣政殿与几位重臣议论史事,李治突然提及:“人曰秦时法律严苛,朕倒以为甚宽,荆轲一匹夫刺始皇于殿上,而群臣竟无一救驾。岂非平素宽慢所致?”

郝处俊暗笑——此种论调或许只有当皇帝的人才会有吧?于是出班道:“此由法急所致,非宽慢也。?c¨h`a_n~g′k′s¢.+c~o/m_”

“何以知之?”

“秦法规定‘辄升殿者,夷三族’。群臣皆畏族诛,故虽见刺客而不敢登陛救驾。臣早年读书时曾见曹魏法令,有一条‘京城有变,九卿各居其府’。而严才作乱时,率兵邺宫掖门,魏武帝在铜雀台上却望见有人奔赴皇宫赶来救驾,笑曰:‘彼来者必王修乎!’想来王修是奉常卿,这么干自然是违令,但察变知机、忠心为主岂不壮哉?可见人臣勇敢、怯懦实在于君。秦始皇暴虐苛刻,故而臣子畏怯;曹操宽严有度,故而臣子敢为。圣王之道,宽猛相济。《诗》曰‘不懈于位,人之攸塈’,《洪范》有云‘高明柔克,沉潜刚克’,此即谓中道也。”

李治觉得在理,赞道:“爱卿很通晓史事嘛。”

“臣也只是粗学,太史公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多以前人之事为鉴总是好的。/x.i~a\o′s?h`u′o\z/h~a+i+.¢c¢o,m^不过……”郝处俊不动声色间已转移话题,“本朝修史之事外间一直颇有非议。”

“非议?”李治警惕起来。

郝处俊微微苦笑,一副委屈的样子道:“原先许敬宗主持修史,似乎颇有些失当之处。类乎密国公封德彝曾非议过敬宗,他便在写史之时大书密公之过,颇有诋毁之嫌;再者敬宗有一女嫁郇国公钱九陇之子,又有一子娶世袭鄂国公尉迟宝琳的孙女,因亲眷之情对郇公、鄂公大加溢美。还有外间一直传说,苏定方、庞孝泰生前都曾向敬宗行贿,请其在修史录功之时多加美言。此等行径倘若是实,只怕玷污朝廷之名,也不免误导后人。”他这番进言甚是高明,虽详细举出了几件罪状,却一副不敢坐实的口气,给皇帝留了余地。

李义琰也在场,他素来直率,忙接口道:“既有误便该改,况且自许敬宗致仕,史馆之事一直无人署理,陛下当委贤臣继之。”

其实关于许敬宗左右史笔之事李治并非不知,只不过是念其功勋一贯优容,今日听他们提及,便顺水推舟道:“既如此,那朕就派郝爱卿掌管此事吧。”

郝处俊之所以进言,所谋者便是为此,史笔在手不仅可正许敬宗之失,更可把废王立武以来朝中的是是非非重新厘清!不过他也知自己分量不太够,又道:“君有命臣不敢不从,然自忖资望不够,论及永徽以来之事刘相公更为熟稔,还是请他老人家主笔史馆吧。”他又把刘仁轨推到前面。

“这&he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