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战略:战争与和平的逻辑 > 第76章完结

第76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略:战争与和平的逻辑第76章完结

此外,还有惩罚规模的问题。~求′书¨帮- ′冕+肺\悦^渎.我们知道,惩罚必须大到“不可接受”的地步,然而什么样的惩罚才是不可接受的呢?又是令什么人不可接受呢?希特勒在末日来临时曾宣称:德国的毁灭不仅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合适的,因为德国人没有为他赢得战争,这一点证明了他们的堕落。

那么,用多大的损失威胁对方才算超过了可接受的限度呢?在这里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核心的反常逻辑:要劝止的一方往往不是那些认为侵略不可思议的谦谦君子,而正是希特勒之辈,对他们来说,只要能维持自己的权力(甚至不能维持自己的权力),付任何代价进行侵略都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在这里只考虑极端的情况,希特勒的行为并非没有代表性,所以不能对他加以忽略。他正是需要劝止的典型人物。显然只有打击领导层的惩罚行为对他来说才是不可接受的。但是,一旦这样做了,便失去了任何在战争破坏超出限度前制止战争的希望。

在正常情况下,毁灭几个城市对那些不那么残酷的领袖和统治阶层来说就是不可接受的了。但是当危机变得尖锐激烈时,这种类型的惩罚恐怕也难以达到劝止目的。\x~i+a.n,y.u-k`s~.?c`o_m?承诺过多时即便想审慎行事也会身不由已,双方都可能处于一种没有退路的困难境地,后退不但在感情上是难于接受的、在政治上也是危险的。诚然,危机是不常发生的,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危机更是少见, [ 注:战后时期涉及到美国,并考虑过使用核武器的危机包括:1946年的伊朗危机,1948年的柏林危机、1951年和1953年的朝鲜危机、1954年的金门、马祖危机、1954年的印支危机、1956年的苏伊世运河危机、1958年的金门、马祖危机,1959年和1961年的柏林危机、1962年的古巴危机、1968年发生在朝鲜的“普韦布洛号”危机、1971年的印巴危机和1973年的阿以危机。在上述各次危机中,只有三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可以明确地算作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危机。 ] 然而,不是在正常环境中,而是在通情达理的领袖也会一意孤行的反常环境中才需要劝止。

上面讲了通过惩罚达成核劝止有种种严重缺憾,通过拒止行为达成的非核劝止也有一个弱点:这种劝止会失败,它过去失败过,将来也还会失败。~鸿?特*小′说′罔, _蕪~错+内!容′原因很简单,发动侵略的一方总是坚信自己会胜利,(无论这种信念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当然侵略的一方也有失败的可能,但无论如何他们还是要发动战争,忍受战争带来的痛苦。而通过惩罚行为达成的劝止则有可能避免战争,尽管这样要冒极大的风险,一旦失败,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欧洲的核劝止

朝鲜的人力资源和地理条件允许防御的一方在狭小的战线上部署重兵守卫;而在欧洲,地面部队的比例对防御的一方不利,如果把苏联的防空能力计算在内的话,防御的一方在战场和制空权中的优势又不足以弥补自己的弱点。即使联盟大幅度增加兵力,它在战区战略的层次上依然处于劣势,因为它必须为保卫整片领土进行前沿防御,而苏联进攻时可以随意选择狭窄正面地段集中兵力实施攻击。即使在放弃前沿防御(这样做无异于使联盟解体)和大大改善兵力对比的情况下,通过拒止行为达成的非核劝止仍然有可能失败,因为苏联的军政领导人会用不同的方式估价形势。苏联领导人很可能会象他们的前任那样,认为精心策划的突然袭击甚至可以挫败比现在的联盟还强大得多的防御力量,而在这一点上,他们很可能是正确的。

由于通过拒止行为达成的劝止极不可靠和通过惩罚行为达成的劝止又极难预料,因此联盟自1967年开始结合使用两种手段达成劝止便不足为奇了。实际上,联盟为于达到目的利用了各种手段,其中包括:不太充足的非核前线防御部队,抗毁性较差的战场核武器系统(也用于拒止行为),抗毁性也不太强的战区核力量,以及美国的远程核力量。美国的远程核力量规模庞大,比战场和战区核武器的抗毁性强得多,但美国人是否会为了欧洲的利益使用这些核力量就很难说了。

上述各种力量的匮乏恰好与反常逻辑相符合。正是由于非核的前线防御不够完备,才有必要使用战场核武器。我们可以设想:联盟军队进行了数日的顽强抵抗,但苏联的入侵纵队突破了联盟的防线,联盟的败势几乎无法挽回。此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