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战略:战争与和平的逻辑 > 第74章完结

第74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略:战争与和平的逻辑第74章完结

反常逻辑取代线性逻辑,便导致了通常的后果。^y/u`e¨d+u.d^i?.~c-o~m?在静态中,多可以是少,少亦可以是多。比如,破坏性较小的威胁可以激发出较多的劝导作用,因为灾难性越小的行为越有可能付诸实施。而在动态中,我们又会遇到对立因素交汇甚至完全走向其反面的情况,用劝止措施达成某种目的的努力越有效,越有可能被对手的计谋所挫败,甚至刺激走投无路的对手直接向自己发动进攻。二次大战刚结束时,若不是西方国家那样成功地劝止了苏联对东欧国家露骨地使用武力,苏联也不会从事如此大量的颠覆活动。今天,若不是在欧洲的北大西洋联盟如此有效地劝止了苏联,它也不会在第三世界从事这么多的冒险活动了。

我们已经看到在全球范围内核劝止是如何受到挫败的。挫败它的方式包括各种各样的间接的,可以轻易抵赖掉的侵略方式,其中有准政治和准军事型的,流血的和不流血的。核武器的存在使美苏双方都得到劝止,避免了它们之间爆发直接的战争,但双方却通过其盟国、附庸国和过渡代理人之间进行的战争,发泄着对对方的敌意。因此,与大国列强之间的前所未有的和平同时出现的,是小国之间空前频繁的战争。 [ 注:在这里想对小国战争(如1912年的巴尔干战争和1932-1938年的查科战争)的重心做一个评价。 ] 小国之间的战争不再是使用第二手武器的起哄打闹,而变成了代理人之间的激烈争战(1967年阿以战争后的各次战争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了最先进的武器便是一例),或旷日持久的消耗冲突(如柬埔寨和两伊战争)。~如^蚊^王? ~已?发¨布?最^薪/蟑*洁-就这样,核劝止的胜利反常地表现为似乎是无法劝止的非核暴力冲突的发生。

作为反常逻辑补救手段的第二次打击

1940年5月后,美国舰队泊于珍珠港,日本帝国对其进行的袭击标志着劝导的成功与失败的交汇点。假若不是美国舰队在那个前沿基地如此有效地劝止了日本对英属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侵略的话,它自己也就不可能遭到袭击了。 [ 注:事实上,美国人没有料想到日本会在1941年12月7日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原因之一是他们对太平洋舰队的力量做了悲观的估计。一位经历了这次袭击的人说:“我认为日本人在珍珠港向美国发动进攻是愚不可及的事。无论他们是否击沉珍珠港的战列舰,我们都不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控制他们想控制的海域。”文森特·墨菲海军上校在国会的证词,《珍珠港事件国会听证会文件汇编》第26节,第207页,转引自罗纳德·斯佩克特所著《鹰击红日》(1985年),第3页。 ] 人们应该从对珍珠港的袭击中汲取教训:不要在没有打算进行战争,没有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的情况下,剥夺敌人除战争以外的其它选择(1941年4月美对日实行贸易禁运,几乎切断了日本所有的石油供给);美国不应该在反对德国和日本对别国的征服时拒绝参战,致使欧洲大陆和中国的大部分领土沦于敌手,而最终还是由东条内阁为美国做出了参战决定。+s·o_u.k/a?n¢s/h~u¨.?c+o!m?即便人们没有汲取上述两点教训,袭击珍珠港事件还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持久的印象,这点是可以理解的。

人们从珍珠港的经验中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即如果某种武装力量具有足够的威胁性,可以劝止敌方对其它目标进行攻击,它同时也会刺激对方对自己进行攻击,除非未来的侵略者认为这种武装力量在遭受打击后仍能保持在足够劝止自己的水平上。这样就产生了“第二次打击能力”的概念。这一概念在美国制定如何建设和部署核武器的军事政策方面一直起着主要作用。 [ 注:与此相对的是“第一次打击”。第一次打击是旨在剥夺敌方核攻击能力的先发制人的打击的缩语。“第一次打击”不同于“首先使用”核武器。首先使用核武器不是针对敌方的核力量,而是为了制止敌方对欧洲进行的非核侵略,不使用核武器就无法抵抗这种侵略。由沃尔斯泰特、霍夫曼、卢茨和罗恩所写的著名的兰德公司的研究结果,《战略空军基地的选择和使用》;(1954年)中,最先阐明了上述几个术语的区别。艾伯特·沃尔斯泰特在1959年出版的《外交事务》一书中的题为“微妙的平衡&rdquo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